[实用新型]一种液相样品自动进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4211.9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迪;苏中华;王娇娜;黄晴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1N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8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样品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样品检测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相样品自动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样品检测中,经常需要同时快速地检出多种元素,而这种检测通常是将样品制成溶液,然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即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进行检测。ICP具有环形结构、温度高、电子密度高、惰性气氛等特点,用它做激发光源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广、电离和化学干扰少、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
但是目前的ICP通常只有一个进液管,这在进行多样品检测时十分不便——当第一个样品进样结束后,必须中断检测工作,人工将进液管插入到盛装有第二个样品的烧杯中,依次类推,这使得操作过程变得复杂、工作效率低。同时,每次更换检测样品时,人工操作也容易造成漏检或误检。此外,在更换检测样品时,也容易使进液管接触试验台,或将盛装样品的烧杯碰倒,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或样品损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相样品自动进样装置,旨在解决现在的进样操作流程复杂、效率低、易出错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相样品自动进样装置,包括样品定位台、取样导管机构和移动式取样机构:
所述样品定位台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的下部有水平设置的置样平台,在该平台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置样凹槽,所述置样凹槽与用于盛装液相样品的烧杯的底部形状相适应,若干个所述置样凹槽设置在架体的同一侧且沿直线等距排列。
所述取样导管机构包括导管移动板和吸液导管;所述导管移动板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置样平台的上方,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吸液导管为软管,所述吸液导管的数量 与置样凹槽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吸液导管的下部固定在所述导管移动板上,用于在所述导管移动板向下移动至最低点时将吸液导管的下端插入盛装液相样品的烧杯的底部;所述吸液导管的上部固定在所述架体的上部,用于与移动式取样机构连通。
所述移动式取样机构包括水平滑移轨道、吸样头和软管制成的输液管;所述水平滑移轨道设置在所述架体的顶部,该水平滑移轨道与若干个所述置样凹槽直线排列的方向平行;在所述的水平滑移轨道上卡接有滑动块,形成滑动连接;所述的吸样头呈中空的锥形管,其粗端与所述的输液管的进液端连通,其细端用于与所述吸液导管的上部连通;所述吸样头上套有连接环,该连接环铰接在滑动块上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出液端与检测设备的吸液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架体的上部临近顶部处固定有一块水平板,该水平板与置样平台平行,所述吸液导管的上部固定在其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吸液导管的上部为盲管,该盲管开有朝上的采样口,供吸样头采样。
进一步,在所述水平板的下板面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导管移动板连接,用以带动所述导管移动板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气缸为两个,对称地安装在所述水平板的下板面。
进一步,在所述水平滑移轨道的一端设置有步进丝杆电机,该步进丝杆电机的丝杆与所述的滑动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滑动块等距离地水平移动。
进一步,在所述架体上安装有吸液泵,该吸液泵的进口与所述输液管的出液端连通,其出口与检测设备的吸液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吸样头向上弯曲,在所述吸样头上套有铁环,在所述水平板上与所述采样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磁铁,用于在通电时吸引铁环以使所述吸样头的细端插入采样口,实现连通采样;在铁环远离所述水平板的一侧设置有拉簧,该拉簧一端与铁环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块连接,用以在断电时使所述吸样头脱离采样口。
进一步,所述的吸液导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和水平直盲管;所述第一U型管的U形部朝下,其第一开口用于插入盛装液相样品的烧杯,第二开口用于与第二U型管连通;所述第二U型管的U形部朝上,其第一开口用于与第一U型管的第二开口连通,其第二开口所在的直管部分向上延伸并与水平直盲管的开口连通,所述水平直盲管固定在所述的水平板上并开有朝上的采样口。
进一步,所述第二U型管的U形部的最低点低于置样凹槽的最低点;在所述第二U型管的第二开口所在的直管部分上标有刻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使用时,可以将盛装不同液相样品的烧杯放置在各个置样凹槽,既不易倾倒、混样,也不易误检或漏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未经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4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