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3307.3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胜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5/06;B32B3/08;B32B33/00;B32B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林燕辉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身层 按摩球 编织层 按摩颗粒 连接线 丝线 固定座 涤纶 经线 本实用新型 织物面料 表面设置 纬线编织 纬线 结实 面料 丝绸 编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包括编织层、贴身层、经线、纬线、涤纶连接线、按摩球、按摩颗粒、固定座和连接丝线,所述编织层的底部设置有贴身层,且贴身层与编织层通过涤纶连接线编织连接,所述编织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贴身层的底部设置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设置有丝线孔,所述按摩球的表面设置有按摩颗粒。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织层的使用,使得面料更加结实牢固,并且保护了里面的贴身层,通过涤纶连接线的设置,使得贴身层能够牢固的与编织层设置在一起,不会因为身体的活动而使得丝绸变皱,通过连接丝线将按摩球和贴身层连接,使得按摩球安装的更加牢固,不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物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
背景技术
织物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织物面料和经编织物面料两类。纬编织物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织物面料常见的成分有:(1)涤纶,(2)锦纶(尼龙),(3)纯棉,又分精梳、半精梳、普梳棉,(4)粘胶纤维,(5)混纺,例如T/C布就是一定比例的棉与涤纶丝混纺成的纱,(6)氨纶,例如杜邦莱卡,(7)麻,(8)莫代尔纤维,是一种纯天然木浆纤维,性能优于棉,(9)复合丝,两种不同材质的化纤合在一起,(10)大豆纤维,由大豆提练出来的纤维。
目前,由于织物面料生产简单,市场竞争大,并且织物面料的功能比较单一,使得生产商在织物面料中不具备竞争力,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包括编织层、贴身层、经线、纬线、涤纶连接线、按摩球、按摩颗粒、固定座和连接丝线,所述编织层的底部设置有贴身层,且贴身层与编织层通过涤纶连接线编织连接,所述编织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贴身层的底部设置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设置有丝线孔,所述按摩球的表面设置有按摩颗粒。
优选的,所述贴身层设置成丝绸贴身层。
优选的,所述经线与纬线设置上下交错结构。
优选的,所述涤纶连接线连接编织层的底面和贴身层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按摩球为塑胶按摩球,且按摩球设置成半圆球结构,且按摩球的半径设置成05.cm。
优选的,所述按摩颗粒7设置成丝绸按摩颗粒,且按摩颗粒7的半径设置为0.1Mm。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按摩球之间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丝线穿过丝线孔将固定座固定在贴身层的表面,且连接丝线的顶部位于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置成圆环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半径稍大于按摩球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带按摩颗粒的混合型织物面料结构简单合理、经济实用,通过编织层的使用,使得面料更加结实牢固,并且保护了里面的贴身层,通过贴身层的使用,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通过涤纶连接线的设置,使得贴身层能够牢固的与编织层设置在一起,不会因为身体的活动而使得丝绸变皱,通过连接丝线将按摩球和贴身层连接,使得按摩球安装的更加牢固,不易损坏,通过在按摩球的表面增加按摩颗粒,加强了面料的按摩功能,通过将连接丝线设置在凹槽内,使得不会因为连接丝线而造成皮肤的不适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胜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胜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3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