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微电缆用免焊接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88104.5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水口觉志;许宇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邶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4/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电缆 焊接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微电缆用免焊接连接器,其凭借一导电夹持元件使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本体的连接端子形成稳固的电性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同轴微电缆连接器可用以机械与电气上连接一同轴微电缆于具有介面接头的电子器件,以运用在信号的传输。目前同轴微电缆连接技术的情况,此处所使用的“同轴微电缆”一词,意谓一种中心导体直径大于0.1mm而小于0.8mm的同轴电缆,例如RG178、RG179。此类较小外径的同轴电缆需使用精确的微连接器例如SMA、SMB、MCX、及MMCX等。
在现有技术中同轴微电缆包括一中心导体、一绝缘体包覆于中心导体周围、至少一层编织导体包覆于绝缘体周围,以及一外皮包覆于该编织导体周围。该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通常是直接焊接于连接器内部的插销上。此种焊接方式需要电力以及干净明亮的工作场所来进行接合作业,对于体积小的插销而言,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更加小心握持。安装人员需要握住该插销,并将其放置于该中心导体上,然后进行焊接程序。
然而,此种电性连接的方法,在焊接过程中经常发生连接失误,及该插销的体积非常小,手指不易拿取,造成组装上的困难。
再者,因焊接过程是繁复的,且连接过程需要很多时间,因此,连接过程的失败将造成莫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免焊接的结构,使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能稳固接合,不需焊接或精密挤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凭借简易且不需焊接的结构,使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本体的连接端子成为电性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微电缆用免焊接连接器,可用以电气连接一同轴微电缆,该同轴微电缆具有一中心导体,一绝缘体包覆于该中心导体周围,至少一编织导体包覆于该绝缘体周围,一外皮包覆于该编织导体周围,该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及一安装在该金属壳体内部的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包含一连接头,一绝缘元件,一连接端子及一支持元件;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元件具有一前端部、一后端部、及一形成在该前端部及后端部之间的弧形端部,该弧形端部具有一承接槽;
一导电夹持元件配置于该绝缘元件与该连接端子之间,该导电夹持元件是U形结构,安置于该绝缘元件的承接槽中,且位于该连接端子的介面部周围,该导电夹持元件具有一弧形部,及自该弧形部的两侧端部向上延伸一预定长度的一对可弯曲部,该可弯曲部能够向内折弯变形且压合在该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上,而形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凭借该导电夹持元件迫使该中心导体与连接端子成为稳固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导电夹持元件位于绝缘元件与连接端子之间,且尚未压合的立体断面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导电夹持元件位于绝缘元件与连接端子之间,其显示该导电夹持元件被压合的立体断面图。
图6A至图6F为安装同轴微电缆于同轴连接器的步骤图。
图7A为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插入于本实用新型导电夹持元件的断面图,显示该导电夹持元件尚未被压合的状态。
图7B为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插入于本实用新型导电夹持元件中的断面图,显示该导电夹持元件被压合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同轴微电缆用免焊接连接器10;金属壳体11;连接头12;外螺纹本体13;接触扣件14;夹持部15;连接器本体20;绝缘元件22;前端部23;后端部24;弧形端部25;承接槽26;开孔27;连接端子30;细长体31;末端部32;介面部33;开口34;支持元件40;本体部41;管状端部42;导电夹持元件50;弧形部51;可弯曲部52;同轴微电缆60;中心导体61;绝缘体62;编织导体63;外皮64。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6B可知,传统同轴微电缆60的末端可凭借刀具将外皮64剥开,使中心导体61、绝缘体62及编织导体63露出一部份长度。该绝缘体62包覆于该中心导体61周围,该编织导体63包覆于该绝缘体62周围,以及该外皮64包覆于该编织导体63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邶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邶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8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