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9701.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5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军 |
主分类号: | B63B1/34 | 分类号: | B63B1/34;B63B1/40;B63H5/07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地址: | 541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身 出水仓 进水仓 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 水流通道 连通 兴波阻力 形状阻力 行驶过程 舵叶 减小 排出 转动 节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包括船身、舵叶,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身下方设有连通船身前后两端、可使水流从船身下方通过的水流通道,所述船身前端和后端设有进水仓和出水仓,所述水流通道两端分别连通进水仓和出水仓,所述螺旋桨设于进水仓或出水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可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螺旋桨的转动,船身前端吞入前方的水减小船身受到的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并且把吞入的水从船尾排出,以推动船身前进,达到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
背景技术
船是一种可以停泊和行驶在水上的交通工具,可为出行、游玩或水上作业带来方便。
现有船存在以下不足:
1、因前进时船身前端排水,使船身受到的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较大导致耗能大;
2、舵叶设于船身后方,而船身较长,拐弯轨迹半径大,机动性差;
3、船串连出行时,各个船身前端排水产生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可减小船身前方受到的正面阻力和增大船身后方水域的压强,有效减小船在行驶过程中的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达到减小能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其技术方案包括船身、舵叶,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身下方附着有推进系统,所述推进系统包括连通船身前后两端、可使水流从船身下方通过的水流通道,所述推进系统还包括船身前端设有的进水仓和船身后端设有的出水仓,所述水流通道两端分别连通进水仓和出水仓,所述进水仓和出水仓为可使水流通过的空心结构,进水仓或出水仓内设置螺旋桨。
上述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螺旋桨的转动,船身前端吞入前方的水减小船身受到的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并且把吞入的水从船尾出水仓排出增大船身后方水域的压强推动船前进。
优选的,为了增强动力,船身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螺旋桨,所述进水仓和出水仓内都设有螺旋桨。
为了可以使船连接,并减小船串连出行时非首船船身前端所受到水的正面阻力,所述船身前端和后端设有船钩,所述进水仓前端和出水仓后端可通过对接机构连接,所述对接机构为可弯曲的管状结构。
为了可控制船身转向,常规使用舵叶,所述船身前部或船身后部设置舵叶,所述船身设有一至多片舵叶,船身连接行驶时,非首尾位置的舵叶居中定位。
为了增强行驶过程中船身的机动性,单船行驶时可在船身前后两端都设有舵叶,所述船身前部设有一至多片舵叶,所述船身后部设有相等数量的舵叶,所述船身设有可同时控制前部舵叶和后部舵叶转动的船舵,所述船舵设有变档器,所述变档器可调节船舵控制前部舵叶和后部舵叶同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为了实现船身双向行驶,所述舵叶可旋转角度至少为360度。
为了便于清理水流通道中的垃圾,所述水流通道与船身、进水仓和出水仓之间为可拆装的固定连接。
为了减小船身阻力和方便连接,所述船尾与船头形状尺寸一致,船满载吃水的船身的外表面从进水仓到出水仓为直线形。
常规的,所述进水仓与出水仓内部为匹配螺旋桨尺寸的圆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结构中,船身设有水流通道,使用螺旋桨从船头吸水并把水从船尾排出,有效减小船的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并增加船尾水域的压强。
2、本实用新型消前阻增后压推进列船结构中,船身头尾设有船钩,使其可串连行驶,并且对接机构接通船身内部水流,减小串连行驶时非首船船身前端所受到水的正面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军,未经黄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9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运维高速双体船
- 下一篇:带柔性球鼻艏的中小型渔船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