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厂通风机组用冷凝水导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2648.2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先楚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51 | 代理人: | 史长敏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厂 通风 机组 冷凝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及其附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核电厂通风机组用冷凝水导流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核电厂用通风机组中的冷盘管段,设置有上下两组冷盘管,冷盘管的外壁设置有若干翅片,翅片为纵向排列。若干翅片将两组冷盘管包裹其内,构成了矩形状的冷盘管段,冷盘管段的下部,中部,上部通过框架固定,冷盘管段框架部分与通风机组的壳体固定连接。通风机组中经过滤段送过来的风通过冷盘管段,完成热交换,为风降温,再经送风风机送入送风管进而通往核电厂内各个房间。冷盘管内用来通冷水,由于温度低很容易产生冷凝水。
有时为了适应核电厂内的安装位置,必须缩减通风机组整体长度,需要将冷盘管段距离送风风机的距离缩小,在这个距离过小的情况下,冷凝水从上到下的流程又太长,已经没有空间来让冷凝水顺利下落了,这就导致冷盘管段上产生的冷凝水直接被吹到风机上,易造成风机关键组件进水,影响核电厂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冷盘管段距离风机的距离过小的工况,能够顺利将冷凝水导出,保持电机干燥工况的一种核电厂通风机组用冷凝水导流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冷盘管段距离风机的距离过小的工况,能够顺利将冷凝水导出,保持电机干燥工况的一种核电厂通风机组用冷凝水导流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电厂通风机组用冷凝水导流板,包括壳体,壳体上的盘管段的一侧设置有风机,盘管段上设置有上下两组冷盘管,两组冷盘管通过框架固定到壳体上,其中,冷盘管与风机之间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通过固定栓固定到框架上,导流板呈矩形状,导流板上设置有若干道挡壁,挡壁呈V字型,挡壁的闭合处设置有第一挡水槽,挡壁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弯转的第二挡水槽,第一挡水槽、第二挡水槽的的截面呈半圆或优弧状,第一挡水槽、第二挡水槽与挡壁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挡壁与导流板固定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设置有三角状的封堵a,导流板的另一侧设置有K字状的封堵b,封堵a、封堵b与导流板固定焊接。
进一步的,多个挡壁之间等距排列,相邻两个挡壁之间间距为2-5cm,相邻两个挡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了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带有第二导水槽的一侧构成了出风口,另一侧构成了进风口。
进一步的,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斜板,斜板的最低端设置有排水孔,斜板固定在壳体上,排水孔贯穿于壳体,冷凝水自进风口进入出风通道,经第一挡水槽和第二挡水槽阻挡后顺导流板向下流入到斜板。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冷盘管段距离风机的距离过小的工况,能够顺利将冷凝水导出,保持电机干燥工况,具体为: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贴紧盘管段上的冷盘管,自回风段送过来的风经过冷盘管热交换后产生的冷凝水,自进风口进入出风通道,经第一挡水槽和第二挡水槽阻挡后顺导流板向下流入到斜板。斜板的最低端设置有排水孔,经排水孔排出冷凝水。如此,可以保证冷盘管与风机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即,进一步的缩短了盘管段的长度,有效缩短通风机组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盘管段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识:
1、排水孔2、斜板3、框架
4、冷盘管5、固定栓6、导流板
7、盘管段8、风机9、壳体
10、挡壁 11、进风口 12、出风口
13、第二档水槽 14、封堵a15、封堵b
16、第一档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盘管段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主视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先楚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先楚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2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