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9006.0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肖自江;肖志海;高文柱;乔恩利;李麦海;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3/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胡燕恒 |
地址: | 839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加热 燃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钛及钛合金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
背景技术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及钛合金具有质量轻、低密度、高比强、耐腐蚀、耐高温、无磁性、生物相容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石油、化工、医疗等领域。但钛及钛合金加工过程较难控制、加工工艺复杂,首先钛及钛合金由于自身物理特性限制,导热系数很低,λ=15.24W/(m.K),约为铁的1/5,铝的1/14,因此,钛及钛合金铸锭加热过程中,加热时间较长,热能消耗较大;其二,由于钛及钛合金导热系数低,为避免加热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钛及钛合金铸锭在加热过程中,均需要在700~800℃对铸锭进行较长时间预热;其三,钛及钛合金铸锭开坯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高(1000~1200℃),且由于反复装、出炉,电阻炉在使用过程中,电阻丝损坏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通过增设预热炉膛来完成对铸锭的预热,替代了钛及钛合金铸锭在加热炉膛中使用天然气的预热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包括天然气加热装置、加热炉膛及预热炉膛,天然气加热装置与加热炉膛连接,加热炉膛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动门,加热炉膛的另一端与预热炉膛的一端连接,预热炉膛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活动门,加热炉膛与预热炉膛之间设有第二活动门;预热炉膛内设有烟道,烟道一端的端口与加热炉膛连通,加热炉膛及预热炉膛底部设有轨道,轨道上配合设有带有传动装置的台车。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加热炉膛包括加热炉体,加热炉体内设有加热炉衬。
预热炉膛包括预热炉体,预热炉体内设有预热炉衬,烟道安装在预热炉衬的内壁上。
预热炉膛的预热炉体上还设有排烟装置,排烟装置包括排烟总管,排烟总管的一端与烟道连通,排烟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排烟风机,排烟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有烟囱。
烟道为硅砖导热烟道。
加热炉膛内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预热炉膛内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天然气燃烧装置加热过程中排出烟气的余热,通过增设预热炉膛、合理设计硅砖导热烟道及废烟排放装置,在不增加燃料的情况下,采用合理、可行的加热工艺控制,来完成对铸锭的预热过程,使天然气的循环利用率提高了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活动门,2.加热炉膛,3.第二活动门,4.预热炉膛,5.烟道,6.第三活动门,7.轨道,8.排烟装置,9.台车,10.天然气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钛及钛合金加热用燃气炉,如图1所示,包括天然气加热装置10、加热炉膛2及预热炉膛4,天然气加热装置10与加热炉膛2连接,加热炉膛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动门1,加热炉膛2的另一端与预热炉膛4的一端连接,预热炉膛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活动门6,加热炉膛2与预热炉膛4之间设有第二活动门3;预热炉膛4内设有烟道5,烟道5一端的端口与加热炉膛2连通,加热炉膛2及预热炉膛4底部设有轨道7,轨道7上配合设有带有传动装置的台车9。
加热炉膛2包括加热炉体,加热炉体内设有加热炉衬。
预热炉膛4包括预热炉体,预热炉体内设有预热炉衬,烟道5安装在预热炉衬的内壁上。
预热炉膛4的预热炉体上还设有排烟装置8,排烟装置8包括排烟总管,排烟总管的一端与烟道5连通,排烟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排烟风机,所述排烟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有烟囱。
烟道5为硅砖导热烟道。
加热炉膛2内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预热炉膛4内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9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