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药针及其注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6123.1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7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欧平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平碧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直管 弧形管 药物通道 刺入 直管 本实用新型 注药系统 注药针 设备技术领域 所在平面 眼部治疗 眼球外形 整体设置 治疗周期 内腔 适形 针刺 连通 注射 观察 出口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药针及其注药系统,属于眼部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平直管和设置在所述平直管一端的弧形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弧形管另一端的刺入管,所述刺入管为长度3‑6mm、且与平直管和弧形管所在平面呈夹角100‑125°设置的直管,直管与平直管及弧形管的内腔具有大小相同且连通的药物通道,所述直管的前端具有药物通道的出口,所述平直管的前端具有所述药物通道的入口,所述弧形管具有与眼球外形适形的弧度,且整体设置在平直管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可在手术中观察注射针刺入长度,保证刺入长度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药物浪费,缩短治疗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部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眼部给药的注药针及其注药系统。
背景技术
采取药物注射是目前治疗或缓解黄斑水肿等眼底疾病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现有药物注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注药针结构的限制,对注射病人可能产生较大的创伤: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注药针:注药针包括平直管和弧形管,弧形管呈C形,且C形的开口朝下并整体设置在注药针体的上方,在进行注射时,由于C形向上凸起,行进区域非常大,如图2所示,其尾部将位于眼球周围的眼眶眶骨处,这种硬性结构导致在手术时必须锯开眼眶眶骨,才能进行注射操作,造成极大的创口;二是注药针整体呈直线设置,注射时注药针的后端形成摭挡,影响注射效果。图3为眼部常规注射区域示意图,图4为现有注射针注射时的黄斑投影图,如图4所示,进行巩膜后注射时,现有的注药针直接从黄斑正面刺入时,由于没有折弯,在竖直方向上,注射针的前端被后端遮挡,不利于手术者的观察和准确操作,同时,由于采取针刺端全部为弧形,不易判断刺入的深度,容易引起注射不到位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新结构的注药针和注射系统,可以进行准确注射,提高注射质量和治疗效果,同时,还是微创注射,对病人的伤害极小,可大幅减轻病人的疼痛,加速病人的康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注药针及其注药系统,将注射针的前端设置为与弧形管成向左或向右倾斜的直线段,便于观察、且与眼球的外形更贴合,可提高给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周期。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注药针,包括平直管和设置在所述平直管一端的弧形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弧形管另一端的刺入管,所述刺入管为长度3-6mm、且与平直管和弧形管所在平面呈夹角100-125°设置的直管,直管与平直管及弧形管的内腔具有大小相同且连通的药物通道,所述直管的前端具有药物通道的出口,所述平直管的前端具有所述药物通道的入口,所述弧形管具有与眼球外形适形的弧度,且整体设置在平直管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弧度与平直管呈夹角120-130°设置。
进一步,所述刺入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刻线槽,所述刻线槽内镶嵌有反光条。
进一步,所述平直管、弧形管及刺入管均为同一直径的圆柱形开口管,且三者在相互连接处圆滑封闭连接。
进一步,所述刺入管的前端闭合,药物通道的出口设置在距离闭合面1-2mm处。
进一步,所述出口为多个设置在刺入管上的注射孔。
进一步,所述注射孔共设置三个、且均布在刺入管管壁的圆周方向。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注药系统,包括任一上述的注药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平碧,未经欧平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6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后巩膜收缩手术的铲式拉钩
- 下一篇:一种智能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