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泊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6320.5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1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万佳先;潘焕;陈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B1/66 | 分类号: | B64B1/66;B60S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锚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锚泊车。
背景技术
系留气球是一种升空后带有缆绳约束的浮空器。系留气球需要地面系留系统的支持,地面系留系统主要分为阵地式、车载式和舰载式3种,中小型系留气球主要采用车载式。车载式地面系统一般称为锚泊车,锚泊车用于系留气球或系留艇的升空、滞空、回收和锚泊作业。
目前,锚泊车多采用摆动支腿支撑底盘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主要组成包括:回转台1、回转支承2、底盘车架3、摆动支腿4和支腿支撑5,上述结构的锚泊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将摆动支腿4展开,然后用支腿支撑5固定,使用完成后,需要卸下支腿支撑5,手动收回摆动支腿4,使其紧靠底盘两侧,防止在道路行驶时车辆超宽,但因底盘两侧的轮胎、气罐、油箱、备胎等元件的位置限定,摆动支腿收回时容易与上述元件干涉,当底盘两侧元件较多时,摆动支腿放置非常困难,使得支腿的横向跨距和纵向跨距受到限制,上述问题现象可集中概括为支腿长度与底盘布置的矛盾,当为了支撑的稳定性,需要加长支腿,此时,支腿收回困难,容易与底盘的其它部件干涉,如果要满足支腿收回与底盘不发生干涉,底盘上的其它装置布置困难,加宽底盘又容易导致底盘超宽。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供一种支腿展开和收拢方便的锚泊车,在保证较好的支撑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支腿与底盘两侧的轮胎、气罐、油箱、备胎等元件的干涉,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泊车,以减少支腿与底盘两侧的轮胎、气罐、油箱、备胎等元件的干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泊车,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支腿、回转平台、以及回转支撑,回转平台通过回转支撑转动设在回转平台上,所述支腿包括伸缩支腿,所述伸缩支腿包括支腿箱和与支腿箱配合的第一支腿臂,所述支腿箱固定设在底盘上,所述第一支腿臂可伸缩地套接在支腿箱内。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包括驱动第一支腿臂沿支腿箱伸缩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位于所述支腿箱内,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支腿箱和第一支腿臂连接。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第二支腿臂,所述第二支腿臂的首端与所述第一支腿臂滑动连接或铰接,所述第二支腿臂的末端设有支撑油缸。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腿臂设有与第二支腿臂配合的滑道;或,所述第一支腿臂为箱形结构,箱形结构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二支腿臂配合的滑道。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包括驱动第二支腿臂相对第一支腿臂伸缩或转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腿臂和第二支腿臂连接。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腿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前部两侧的前支腿和设置于所述底盘后部两侧的后支腿;
两个所述前支腿为伸缩支腿,两个前支腿的支腿箱交叉设置或平行设置或重合设置;或/和,两个所述后支腿为伸缩支腿,两个后支腿的支腿箱交叉设置或平行设置或重合设置。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前支腿的支腿箱重合设置,且两个前支腿共用一个支腿箱,两个第一支腿臂嵌套设置在所述支腿箱内;或/和,两个所述后支腿的支腿箱重合设置,且两个后支腿共用一个支腿箱,两个第一支腿臂嵌套设置在所述支腿箱内。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支腿为摆动支腿,所述后支腿为伸缩支腿,所述前支腿包括固定支腿部、与固定支腿部转动配合的活动支腿部,以及驱动活动支腿部绕其与固定支腿部的活动连接点转动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腿部和活动支腿部连接,所述固定支腿部固定设在所述底盘上。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转支撑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中部,且位于所述前支腿与后支腿之间,两个前支腿共用一个固定支腿部。
作为上述锚泊车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支腿为摆动支腿,所述前支腿为伸缩支腿,所述后支腿包括固定支腿部、与固定支腿部转动配合的活动支腿部,以及驱动活动支腿部绕其与固定支腿部的活动连接点转动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腿部和活动支腿部连接,所述固定支腿部固定设在所述底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6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