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除细微颗粒的鞋底打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5277.0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6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龚信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D37/00 | 分类号: | A43D37/00;B24B55/06;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细微 颗粒 鞋底 打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细微颗粒的鞋底打磨机。
背景技术
皮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鞋底和鞋帮进行胶结,而由于未经处理的皮料的表面比较光滑,皮料涂抹胶水后相互之间不容易粘结,容易造成鞋子开胶,因此在上胶之前需对需要胶结部分的皮料进行打磨,使其表面粗糙,增加组合部分胶水的粘胶度。目前,一般是采用砂纸人工进行打磨,这种打磨的方式不仅打磨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由此,也有少部分采用了机械化的方式,研发了一些打磨机器,但是,机械化的打磨进行打磨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细微颗粒(皮屑、细尘),长期吸入该细微颗粒不利于工人身体健康,同时,细微颗粒的飘散或者在打磨头上堆积,不利于工人打磨。
目前,制鞋行业用打磨机、抛光机等机械在对产品进行整形、打粗或产品抛光时产生的细微颗粒实施回收时多采用在机体外布袋过滤的方式,这种过滤方式存在体积大,不易内置,使用后难清理、以及容易堵塞等缺陷。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去除打磨时产生的细微颗粒的去除细微颗粒的鞋底打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细微颗粒的鞋底打磨机,包括打磨机构、驱动打磨机构的驱动装置和底座;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上设置的打磨转轴、和打磨头;所述打磨头与所述打磨转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所述打磨转轴的支撑罩;所述支撑罩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供所述打磨转轴通过的两个通口;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可吸尘的吸尘装置;所述打磨头包括实心的本体部分和第二空腔;所述本体部分具有沿竖直方向上设置的多个通孔;各所述通孔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本体部分的外壁和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吸尘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包括驱动所述打磨转轴的第一电机、和驱动所述吸尘装置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驱动转轴;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第二电机和吸尘装置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转轴上;所述从动轮套设于所述打磨转轴上;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相啮合。
所述打磨头还具有与所述打磨转轴相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的中部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分具有供所述打磨转轴伸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内螺纹。
所述连接部分和本体部分均呈圆柱形;所述本体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分的直径。
所述打磨转轴具有直径较小的小径部分;所述小径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旋紧在一起的第一外螺纹。
所述本体部分具有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接的第一端面、以及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本体部分具有由所述第二端面沿水平方向上凹进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旋紧在一起的端盖。
所述端盖设置有可供人体手掌抓握的拉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去除细微颗粒的鞋底打磨机,其第一电机提供驱动转轴所需的电能,驱动转轴自转,带动主动轮转动,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转动,打磨转轴转动,打磨头转动,便可自主调节鞋底角度进行打磨;同时,其第二电机驱动吸尘装置工作,打磨鞋底产生的细微颗粒通过各通孔被吸尘装置吸入;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实现鞋底打磨的同时吸收其产生的细微颗粒,极大地减少鞋底打磨时产生的细微颗粒,保证打磨时的视线清晰,便于更精确地进行打磨;其打磨效率高、精准度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磨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打磨机构 11-打磨转轴
111-小径部分 12-打磨头
121-本体部分 1211-通孔
122-第二空腔 123-连接部分
2-驱动装置 21-电机
211-第一电机 2111-驱动转轴
212-第二电机 22-齿轮传动机构
221-主动轮 222-从动轮
3-底座
4-支撑罩 41-第一壳体
42-第一空腔
5-吸尘装置
6-端盖
7-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5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用型制鞋压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油泵自动装配线的智能化导通测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