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控制器及智能安全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5882.3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武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新龙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13/66;H01R13/713;H01R13/717;H01R1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控制器 智能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座控制器及智能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座通常包含外壳组件、压板、插套、线缆等,通过插套设置在外壳组件内,并插装在压板上,线缆通过连接线缆穿孔和插套一一对应。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在老人或小孩触碰到插座插孔时,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无法起到预先隔绝的安全隐患;
第三,如果发生触电现象,不能有效迅速断电;
第四,漏电保护器是针对整体家电而设置的保护值,远大于人体安全值,存在保护盲区。
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型插座,也是为防见水漏电隐患,其保护的也只是电器。
第五,现有技术中的插座也很少以人体安全为核心的插座。
如何提高插座的智能化程度,消除安全隐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插座控制器及智能安全插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控制器,该插座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微控制器和脉冲电磁阀,红外线感应装置固定于插座或插座的指定范围内,用于实时感应预定范围内的人体信息,微控制器用于分析感应到的人体信息,并发射脉冲至脉冲电磁阀,脉冲电磁阀与插座开关连接,用于根据脉冲,切换插座开关的启闭状态。
进一步地,红外线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均与微控制器连接,红外线发射管用于向预定范围实时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接收管用于接收人体反射的红外线。
进一步地,脉冲电磁阀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弹簧、阀芯和电磁铁,电磁铁还与微控制器连接,阀芯与插座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安全插座,该智能安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红外线感应装置、微控制器、脉冲电磁阀和插座开关,红外线感应装置、微控制器和脉冲电磁阀均位于插座本体的外壳上,红外线感应装置、微控制器、脉冲电磁阀和插座开关依次连接,红外线感应装置用于实时感应预定范围内的人体信息,微控制器用于分析感应到的人体信息,并发射脉冲至脉冲电磁阀,脉冲电磁阀与插座开关连接,用于根据脉冲,切换插座开关的启闭状态。
进一步地,插座本体的外壳上还设有LED灯,LED灯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插座本体的外壳上还设有电源插孔,红外线感应装置位于电源插孔的指定范围内。
进一步地,红外线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管和开关,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均与微控制器连接,开关还与LED灯连接,红外线发射管用于向预定范围实时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接收管用于接收人体反射的红外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控制器及智能安全插座,将红外线感应装置实时检测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信息,经过微控制器分析,发射脉冲至脉冲电磁阀,采用脉冲电磁阀控制插座开关的启闭状态。在人体在预定范围内时,即可关闭插座开关,防止人体触碰到电源插孔而触电,提高智能化程度和使用者舒适度。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插座控制器及智能安全插座,能够提高智能化程度,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插座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安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安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安全插座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新龙,未经武新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5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适配器
- 下一篇:一种过温自动断电保护的电路接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