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冷却的聚四氟乙烯板材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4446.4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4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松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B29C43/52;B29K27/18;B29L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陈俊波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冷却 聚四氟乙烯 板材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冷却的聚四氟乙烯板材模具,包括聚四氟乙烯模具底板和水泵,聚四氟乙烯模具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方铁,方铁的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的内部设置有下芯料,第二支撑脚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第二支撑脚的表面设置有导柱,导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脚,第一支撑脚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斜孔杯头螺丝。通过设置水泵和螺旋型散热器,使聚四氟乙烯模具成型表面温度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模具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实用性高,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四氟乙烯模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便于冷却的聚四氟乙烯板材模具。
背景技术
压塑成型(CompressionMolding)是压缩模塑的简称,又称压塑。塑料或橡胶胶料在闭合模腔内借助加热、加压而成型为制品的塑料加工(也是橡胶加工)方法。一般是将粉状、粒状、团粒状、片状,甚至先作成和制品相似形状的料坯,放在加热的模具的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使其成型并固化或硫化,再经脱模得制品,该法特别适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加工。缺点是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制品尺寸精度差。主要设备有压机和模具。压机的作用在于通过模具对塑料施加压力。在橡胶加工中,压机称为平板硫化机。压机的主要参数包括公称吨位、压板尺寸、工作行程和柱塞直径,这些指标决定着压机所能模压制品的面积、高度或厚度,以及能够达到的最大模压压力。模具按其结构的特征,可分为溢式、不溢式和半溢式三种,其中以半溢式用得最多。工艺过程分为加料、闭模、排气、固化、脱模和模具清理等,若制品有嵌件需要在模压时封入,则在加料前应将嵌件安放好。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压力、模具温度和模压时间。此外,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模压方法,即先将粉状塑料压实,然后从模中取出料坯,放在炉中加热至熔点,使塑料颗粒熔化成一个整体,冷却后得制品或半成品。这种方法称烧结成型,主要用于聚四氟乙烯的成型。目前市场中大部分对塑料压塑装置由于散热装置比较单一、不灵活,导致塑料流动性不好,并且成形速度又快,会使模具部分成型表面温度在极短时间内超过400℃,使模具的精度不够以及变形现象的发生,现有的技术很难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的聚四氟乙烯模具散热装置比较单一、不灵活,导致塑料流动性不好,并且成形速度又快,会使模具部分成型表面温度在极短时间内超过400℃,使模具的精度不够以及变形现象的发生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聚四氟乙烯板材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冷却的聚四氟乙烯板材模具,包括聚四氟乙烯模具底板和水泵,所述聚四氟乙烯模具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方铁,所述方铁的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的内部设置有下芯料,所述第二支撑脚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第二支撑脚的表面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斜孔杯头螺丝,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内部设置有上芯料,所述第一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杯头螺丝,所述聚四氟乙烯模具底板的表面设置有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底板的顶端设置有若干弹簧,所述水泵的底端设置有入水管,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与所述下芯料通过冶炼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呈螺旋型,所述散热器由铜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四氟乙烯模具底板与所述方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通过软水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脚通过设置凹槽与所述导柱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松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松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4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地承压式空气能换热盘管
- 下一篇:一种基于破损容限的旋翼修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