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窗框新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2370.1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付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春江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F24F1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唐轶 |
地址: | 10016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框 新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物品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窗框新风器。
背景技术
窗式新风器目前市场上款型有很多,但是基本上没有窗框一体设计的,都需要在安装时对窗户进行改装以便于将新风器主体镶嵌或固定在窗户上。
在窗户上附加新风设备的安装方式本身是一种很“鸡肋”的做法——受限于窗式新风器体积小、新风功能性弱的特点,附加在窗户上的很明显的设备也会让很多人在审美上无法接受。因此窗式新风器做为窗户上的附带产品不应该显得非常突兀,应该隐藏于窗户本体之中。
就现在主流的铝合金门窗而言,绝大多数铝型材都有着中空腔体结构,这些结构空间除了保证窗体型材外观及型材对接外别无他用。因此利用腔体空间内置通风设备,既可兼顾窗体外形美观又增加了新风功能,该技术或将成为门窗市场的新亮点。
然而,将新风设备嵌入固定于窗框内的做法看似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举措,但实际在施行时却存在很多技术问题:
1、新风器固定在窗框体时,不方便维修。
2、新风器固定在窗框体时,窗框体内部的空间必然要加大,那么凸出于室外那部分的结构的防水便成一问题。
综上,急需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维修且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窗框新风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框新风器,所述新风器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排风模块、进风模块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排风模块及进风模块设置于窗框的外壳内。
其中,所述窗框新风器所安装的窗框外壳上开设有两个能够连通室内及室外的腔体,用于分别容置所述进风模块及出风模块,且每个腔体均设有两个格栅,分别设置于腔体朝向室内及室外的一侧。
其中,所述进风模块能够活动嵌套于窗框上开设的进风腔体内,并且所述进风模块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包裹设置的鼓风机、用于固定鼓风机的电机托架以及用于保证空气传递路径的进风模块外壳,所述进风模块外壳设置为能够使空气沿“之”字形路径由室外传递到室内。
其中,所述鼓风机与电机托架之间还设置有减震胶套。
其中,所述电机托架与进风模块外壳之间的“之”字形路径上还设置有滤芯。
其中,所述排风模块能够活动嵌套于窗框上开设的排风腔体内,并且所述排风模块由内到外包括依次包裹设置的鼓风机、用于固定鼓风机的电机托架以及用于保证空气传递路径的排风模块外壳,所述排风模块外壳设置为能够使空气沿“之”字形路径由室内传递到室外。
其中,所述鼓风机与电机托架之间还设置有减震胶套。
其中,所述电机托架上与鼓风机安装方向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窗框外壳包括竖直设置的室内部分、室外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室内部分及室外部分的断桥节点部分,且所述窗框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三个紧贴窗框外壳内壁的壳体内衬,所述窗框外壳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外轮廓与窗框外壳顶端的外轮廓一致的防水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框新风器,通过将新风器的安装于窗框外壳内,解决了现有的新风器在安装时需要固定或镶嵌在窗户上的缺陷,改善了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窗框新风器安装爆炸图(显示包括整个窗户);
图2:本实用新型的窗框新风器安装爆炸图(仅显示所需安装的窗框部分);
图3: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模块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排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排风模块的后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排风模块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窗框外壳的俯视图;
图9: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窗框外壳;110-进风腔体;120-出风腔体;130-格栅;140-开孔;150-室内部分;160-室外部分;170-断桥节点部分;180-壳体内衬;190-防水板;
200-新风器;210-进风模块;211-鼓风机;212-减震胶套;213-电机托架;214-进风模块外壳;2141-第一开口;2142-第二开口;2143-隔离板;215-滤芯;220-排风模块;221-鼓风机;222-减震胶套;223-电机托架;224-排风模块外壳;225-电路板;23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春江,未经付春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2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硬件的捆绑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地下高铁车站的悬吊钢结构风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