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气甲烷化系统及甲烷化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2187.1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3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远;陈兆文;兰玉顺;任楠楠;陈书成;张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B01J8/02;C07C1/04;C07C9/04;C10L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烷化系统 反应器 配气管 甲烷化工艺 输气管 废热回收装置 化工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装置投资 节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气甲烷化系统及甲烷化工艺系统,涉及化工技术领域。一种配气甲烷化系统,包括第一配气管、第二配气管、第一输气管、第一反应器以及第一废热回收装置,第一配气管分别与第一反应器及第一输气管连接,第二配气管与第一反应器连接,第一反应器通过第一输气管与第一废热回收装置连接。结构简单,设备投资低,设计难度低,安全性高。一种甲烷化工艺系统,包括上述配气甲烷化系统。结构简单,装置投资低,系统节能,产品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气甲烷化系统及甲烷化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甲烷化工艺,是指合成气中CO、CO2和H2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甲烷化反应生成甲烷的过程。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强放热反应通常是指焓值大于200kJ/mol的反应),在通常的合成气体组份下,每一个百分点的CO甲烷化可产生74℃的绝热温升,每一个百分点的CO2甲烷化可产生60℃的绝热温升。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通常需要多级串联的反应器才能实现合成气的完全甲烷化。以常规气化煤气为原料,经变换、净化处理后,若直接进行甲烷化反应,则绝热平衡温度可能会达到900℃,反应温度过高,造成设备的选型及加工制造比较困难,同时降低了系统操作的安全性。因此,合理而适度的降低反应温度,有助于提高系统整体的经济性。
目前的甲烷化工艺大都分成两个阶段:即配气甲烷化和补充甲烷化。在配气甲烷化阶段,由于合成气中H2及CO含量高,反应温升大,反应器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600~700℃,通常反应器出口气体直接进入废热锅炉进行热量回收,因废热锅炉的入口温度很高,废热锅炉入口管箱需设计较厚的耐火衬里及隔热衬里以降低金属壁温,这不仅增加了设备投资,也增大了耐火衬里及隔热衬里损坏时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废热锅炉入口温度高,废热锅炉换热管保护套管对材质的要求提高,废热锅炉挠性薄管板的结构设计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气甲烷化系统,结构简单,设备投资低,设计难度低,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烷化工艺系统,结构简单,装置投资低,系统节能,产品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配气甲烷化系统,包括第一配气管、第二配气管、第一输气管、第一反应器以及第一废热回收装置,第一配气管分别与第一反应器及第一输气管连接,第二配气管与第一反应器连接,第一反应器通过第一输气管与第一废热回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配气管包括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第一管线与第一反应器连接,第二管线与第一输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配气甲烷化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器和第二流量调节器,第一流量调节器和第二流量调节器分别设置于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配气甲烷化系统还包括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与第一废热回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配气甲烷化系统还包括第二输气管和第二废热回收装置,第二废热回收装置通过第二输气管与第二反应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配气管包括与第二输气管连通的第三管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配气甲烷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管线的第三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配气甲烷化系统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配气管及第二配气管的预热器。
一种甲烷化工艺系统,包括上述配气甲烷化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2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