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绕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8295.8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0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汉东;伍志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4 | 分类号: | H01F41/064;H01F41/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绕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磁盘上面需要绕线,而现有的绕线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目前,一个壮实成年人用手工绕线方式,一天只能绕5--8个,劳动效率低下,这是因为以下原因:1、磁盘线圈重量1KG--10KG,长度200MM--2000MM之间,厚度20MM--150MM之间,2、因为绕线圈数需要准确地控制在2圈的误差范围内,人工容易出错,3、在绕线时需要紧绷线材,张力在0。25KG--1。2KG才能让线圈紧凑,劳动强度大,在目前追求效率的情况下,采用机器进行自动绕线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设备,旨在实现磁盘线的自动绕线,并能够均匀的绕在线圈模座上,以提高绕线效率和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绕线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电机1、电机伺服器2、主动轮5、传动轴6、同步从动轮7、减速器8、偏心板9、偏心板连接杆10、线材座11、线圈模座12、排线轴14、计数器15、第一皮带16a、第二皮带16b、过线轮17、压线轮18均设置在机座19上;
所述电机伺服器2驱动所述电机1,所述电机1将驱动力通过所述传动轴6驱动所述线圈模座12转动;
同时固定在所述传动轴6上的所述主动轮5受所述传动轴6的影响而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皮带16a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皮带16a的转动驱动所述同步从动轮7的转动;将所述同步从动轮7的转速通过所述减速器8进行减速以后将所述减速器8的输出驱动端带动所述第二皮带16b转动,从而驱动与所述第二皮带16b连接的所述偏心板9的左右运动,在所述偏心板9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偏心板连接杆10左右移动;
在所述传动轴6驱动所述线圈模座12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线圈模座12拉动线材座11上的线材自身同步旋转,线材通过固定转动的所述压线轮18和左右运动的所述过线轮17将线材均匀缠绕在线圈模上,并通过所述计数器15进行计数。
可选的,通过轴承固定轴4将所述主动轮5固定在所述传动轴6。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至少包括阻值旋扭,通过所述阻值旋扭调节所述电机1的转速。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为调速电机或伺服电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电机伺服器2驱动电机1,电机1将驱动力通过传动轴6驱动线圈模座12转动,从而实现将线材座11上的线绕在线圈模座12上,另一方面,为了让线均匀的进行缠绕,在传动轴6驱动线圈模座12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同步从动轮7、减速器8、偏心板9的连接使得偏心板连接杆10左右移动,电机的旋转力通过线模座12拉动线材座11上的线材自身同步旋转,线材通过固定转动的压线轮18和左右运动的过线轮17将线材均匀缠绕在线圈模上,并通过计数器15进行计数以实现绕线圈数的计数,提高绕线的准确率和效率。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磁盘线的自动绕线,并能够均匀的绕在线圈模座上,提高了绕线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包括:电机1、电机伺服器2、控制面板3、承固定轴4、主动轮5、传动轴6、同步从动轮7、减速器8、偏心板9、偏心板连接杆10、线材座11、线圈模座12、压线轴13、排线轴14、计数器15、第一皮带16a、第二皮带16b、过线轮17、压线轮18均设置在机座19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伺服器2用来驱动电机1,电机1受驱动以后会进行转动并通过电机1的驱动力将传动轴6带动进行转动,传动轴6上固定的线圈模座12也会随之转动,另外,还可以通过轴承固定轴4将主动轮5固定在所述传动轴6上。当线圈模座12转动的时候可以将线材座11随之绕动到线圈模座12上,通过线圈模座12拉动线材座11上的线材自身同步旋转,进行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82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剂的大豆油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换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