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盲装的预装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81072.9 | 申请日: | 201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1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牟必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2/04 | 分类号: | F16B2/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今天智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8 | 代理人: | 邓寅杰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盲装 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盲装的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件在与其他零件装配之前,如果有预挂的需求,一般都会设计预装配的结构实现预连接。目前普遍采用两侧挂钩的结构实现,此种结构简单,被广泛使用。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个问题:装配的时候需要将预挂结构与装配孔完全对准,然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装配。如果装配的位置处于视觉盲区,在预挂结构没有与装配孔完全对准的情况下进行装配很容易将预挂挂钩折断,无法实现盲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盲装的预装配结构,在装配过程中能自动完成对准,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盲装。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盲装的预装配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所述第一零件上形成有预装配件,所述第二零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预装配件配合的第一装配孔;所述预装配件包括形成于第一零件表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零件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与第一零件相连的首端和与本体首端相对设置的末端、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本体垂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由所述第一零件的表面延伸至所述本体的末端,所述导向部具有与所述本体末端同向设置的末端,所述导向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预装配件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零件表面的预挂部,所述预挂部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且与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预挂部具有与所述本体首端同向设置的首端、及与本体末端同向设置的末端,所述预挂部的首端通过加强部与所述本体连接。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向部末端至第一零件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预挂部末端至第一零件表面的距离。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本体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预挂部的末端形成有与第一装配孔配合的挂钩结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预挂部和所述加强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避免预挂部折断的加强斜面。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向部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配合的限位凸起。
按以上技术方案,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装配的第三零件,所述第三零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预装配件配合的第二装配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可盲装的预装配结构,本体上形成有导向部,便于将预装配件插入第一装配孔内,无需目视确认,在装配过程中能自动完成对准,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盲装;且本体上还设置有预挂部,第一零件通过导向部与第二零件装配,当装配到位后通过预挂部实现预挂,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盲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零件(1a-第一零件表面、101-预装配件(1011-本体(1011a-本体首端、1011b-本体末端、1011c-本体第一侧、1011d-本体第二侧、1011e-本体第三侧、1011f-本体第四侧、10111-第二导向斜面)、1012-导向部(1012a-导向部末端、10121-第一导向斜面、10122-限位凸起)、1013-预挂部(1013a-预挂部首端、1013b-预挂部末端、10131-挂钩结构、10132-加强斜面)、1014-加强部))、2-第二零件(201-第一装配孔)、3-第三零件(301-第二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1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显示器的冲压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梁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