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梯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3312.0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17 | 分类号: | A61G1/017;A61G1/0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周彩钧 |
地址: | 2144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梯担架 支撑骨架 本实用新型 担架 滚轮组件 上下楼梯 锁紧装置 狭窄楼梯 安全带 折叠 铰接 面布 下端 平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担架,它包括支撑骨架(1),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U型座管(1.1),所述U型座管(1.1)后侧设置有U型靠背管(1.2),所述U型座管(1.1)后端通过锁紧装置(1.3)与U型靠背管(1.2)中部相铰接,所述U型座管(1.1)前侧设置有U型支撑管(1.4),所述U型座管(1.1)与U型靠背管(1.2)之间套装有面布(2),所述U型靠背管(1.2)下端设置有滚轮组件(3),所述支撑骨架(1)上设置有上中下三道安全带。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梯担架,其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折叠,大大缩小了担架的体积,可以顺利通过狭窄楼梯,担架在平地上可以推着走,上下楼梯可以抬着走,使用安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担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20救护车每天接送大量病人,病人来自于不同的犯病场所,但初步统计,绝大多数(85%以上)来自市区居民楼内,现我国城市居民楼内楼梯相对比较狭窄(宽90~120cm),两楼梯之间的平台处宽度又不足(90~140cm),所以传统的简易平板式担架很难通过(现有担架一般长185~220cm;宽50~60cm),遇到担架不能通过的楼梯,我们过去沿用的方法是:用被或褥子兜起病人,四个人同时提起被褥的四角抬起病人下楼,此时,被褥内的病人很痛苦,除了疾病本身的痛苦外,他还要佝偻着身子,伴随担心摔着的恐惧,使呼吸更不畅;尤其是心脏病人,这种体位极易加重心脏负担;呕吐的病人容易窒息;同时,搬运时被褥不易抓牢,很危险。故此,研发一种适用于居民楼使用的楼梯担架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楼梯担架,其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折叠,大大缩小了担架的体积,可以顺利通过狭窄楼梯,担架在平地上可以推着走,上下楼梯可以抬着走,使用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楼梯担架,它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包括U型座管,所述U型座管开口向后,所述U型座管后侧设置有U型靠背管,所述U型靠背管开口向下,所述U型座管后端通过锁紧装置与U型靠背管中部相铰接,所述U型座管前侧设置有U型支撑管,所述U型支撑管开口向上,所述U型支撑管上端通过连接座与U型座管相连接,所述U型座管与U型靠背管之间套装有面布,所述U型靠背管下端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U型座管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安全带,所述U型靠背管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安全带,所述U型支撑管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安全带。
所述U型座管上部左右两侧均向后设置有扶手座,所述扶手座上套装有上扶手。
所述U型靠背管下部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右两端设置有套管座,所述套管座套装于U型靠背管上。
所述U型支撑管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沿竖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槽,所述U型支撑管下部与U型靠背管下部之间设置有扶手管,所述扶手管后端与U型靠背管相铰接,所述扶手管上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卡置于定位卡槽内。
所述扶手管前部超出U型支撑管,所述扶手管超出U型支撑管的部分向下弯曲,所述扶手管前部套装有下扶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梯担架,其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折叠,大大缩小了担架的体积,可以顺利通过狭窄楼梯,担架在平地上可以推着走,上下楼梯可以抬着走,使用安全方便;支撑骨架上设置多道安全带,大大提高了病人移动的安全性;定位板滑槽一侧开设多个定位卡槽,下扶手可以上下几个档位进行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梯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梯担架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支撑骨架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3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