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式冷凝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3127.1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宁静红;朱宗升;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3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冷凝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式冷凝蒸发器。
背景技术
在低温食品冷冻冷藏保鲜技术领域中,复叠式制冷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温循环制冷剂吸热蒸发和低温循环制冷剂放热冷凝在冷凝蒸发器中进行,套管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等优点,但是,通常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外管的管径不变,高温循环制冷剂吸热,随着制冷剂的流动,液体蒸发形成的气体会占据管内的换热空间,影响换热效果,同时,低温循环制冷剂凝结形成的液体,在换热管表面形成热阻,传热系数降低,冷凝温度升高,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增大,功耗增多,使制冷系统的运行性能下降,因此,为保证传热效果,节约成本,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性能,将高温循环液体蒸发形成的气体及时分流引出,低温循环冷凝的液体及时排出,则可以增强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效率,减少所需的换热面积,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管内空间充分利用的套管式冷凝蒸发器,以提高传热效果、降低成本、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管式冷凝蒸发器,包括外管与安装在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整体一起制成多圈螺旋状,所述外管与内管间形成高温循环制冷剂液体的流通通道,所述内管的内腔形成低温循环制冷剂气体的流通通道;相邻的内管上圈与内管下圈之间分别通过排液管连通且内管底圈连接液体排出管,以将内管内凝结形成的制冷剂液体自上而下引到内管底圈后排到低温循环节流降压元件;外管各圈分别通过一个引气管与引气集管相连接,以将外管各圈内形成的气体引出集中后引入到高温循环制冷压缩机。
所述外管两端的高温循环液体进口及高温循环气体出口分别连接高温循环液体进口接管、高温循环气体出口接管。
所述内管两端的低温循环液体出口及低温循环气体进口分别连接低温循环液体出口接管、低温循环气体进口接管。
所述外管与内管整体一起制成四圈螺旋状,所述排液管为三个,所述引气管为四个。
所述引气管与外管各圈的侧面上部相连接,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内管上圈的底部相连接而另一端与相邻的内管下圈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引气集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高温循环气体出口接管并联连接。
所述液体排出管与低温循环液体出口接管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冷凝蒸发器,能有效地将高温循环蒸发形成的气体及时地分流引出,低温循环凝结的液体及时地排出,提高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效率,减少换热面积,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管内空间充分利用的套管式冷凝蒸发器,外形尺寸减小,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式冷凝蒸发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一种套管式冷凝蒸发器,包括外管1、内管2、高温循环气体出口接管3、低温循环气体进口接管4、高温循环液体进口接管5、低温循环液体出口接管6、第一排液管12、第二排液管10、第三排液管8、第四排液管7,第一引气管9、第二引气管11、第三引气管13、第四引气管14、引气集管15。
所述内管2插入外管1的内部,外管1的两端与内管2两端连接处封堵,同时绕成四圈螺旋形状,高温循环气体出口接管3与位于外管1一端对应的孔口焊接连接,低温循环气体进口接管4与位于内管2一端对应的孔口焊接连接,高温循环液体进口接管5与位于外管1另一端对应的孔口焊接连接,低温循环液体出口接管6与位于内管2另一端对应的孔口焊接连接。
所述高温循环气体出口接管3、低温循环气体进口接管4、高温循环液体进口接管5、低温循环液体出口接管6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排液管12、第二排液管10、第三排液管8、第四排液管7,第一引气管9、第二引气管11、第三引气管13、第四引气管14、引气集管15位于另一侧,与所述高温循环气体出口接管3、低温循环气体进口接管4、高温循环液体进口接管5、低温循环液体出口接管6分别位于两侧,相对设置,且第一引气管9、第二引气管11、第三引气管13、第四引气管14、引气集管15位于第一排液管12、第二排液管10、第三排液管8、第四排液管7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3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叉式的双回路翅管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冷媒和水一体式结构翅管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