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带底部油箱开架的柴油发电机组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9127.6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隆昌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5/00 | 分类号: | F16M5/00;F16M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底部 油箱 开架 柴油 发电 机组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发电机组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基于带底部油箱开架的柴油发电机组底盘。
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发电机组在市场上,作为备用或者主用电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客户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时常遇到底盘油箱漏油的问题;柴油发电机组的底盘油箱因为焊道长且焊道多,难免焊接时有些焊缝表面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气孔、夹渣、电弧擦伤、咬边、未焊满等缺陷,导致柴油发电机组在使用时底盘漏油。柴油发电机组底盘漏油不仅影响了机房的环境卫生,也严重影响了柴油发电机组的正常使用,再加上柴油发电机组底盘漏油不方便修复的特点,有效的控制柴油发电机组底盘漏油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柴油发电机组的底盘油箱存在焊缝表面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气孔、夹渣、电弧擦伤、咬边、未焊满等缺陷,导致柴油发电机组在使用时底盘漏油,影响了机房的环境卫生和柴油发电机组的正常使用,不方便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带底部油箱开架的柴油发电机组底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带底部油箱开架的柴油发电机组底盘,所述带底部油箱的开架柴油发电机组底盘设置有:
前后横梁、两侧纵梁;
所述前后横梁、两侧纵梁为矩形管;
两侧纵梁开两矩形孔侧朝内,前后横梁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纵梁开的两矩形孔内。
进一步,所述两侧纵梁其中一梁上开有柴油发电机组的进回油口、加油口、油位口及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前后横梁与两侧纵梁内部相互连通。
进一步,所述发电机横梁、发电机支撑、发动机横梁及发动机支撑焊接在前后横梁与两侧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采用矩形管作为油箱,替代传统使用板材焊接成的油箱,通过焊道短且焊道数量减少的特点,大大的降低了焊缝表面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气孔、夹渣、电弧擦伤、咬边、未焊满的概率,使柴油发电机组的底盘油箱漏油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焊道短且焊道数量减少,也使得焊接时间变短,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减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带底部油箱开架的柴油发电机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后横梁;2、两侧纵梁;3、发电机横梁;4、发电机支撑;
5、发动机横梁;6、发动机支撑;7、回油口;8、进油口;9、加油口;10、油位口;11、排污口;12、底盘;13、发电机;14、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的开架柴油发电机组底盘包括:前后横梁1、两侧纵梁2、发电机横梁3、发电机支撑4、发动机横梁5、发动机支撑6。
前后横梁1、两侧纵梁2均为矩形管;
在两侧纵梁2其中一梁上开柴油发电机组的回油口7、进油口8、加油口9、油位口10、及排污口11;
分别在两侧纵梁2前后端一侧开两矩形孔,矩形孔尺寸略大于前后横梁1外形尺寸,保证前后横梁1能够穿过即可,同时用封板堵住两侧纵梁2前后两端,满焊,保证密封;
将改造好的两侧纵梁2开两矩形孔侧朝内,前后横梁1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纵梁2开的两矩形孔内,并满焊。前后横梁1与两侧纵梁2内部相互连通,形成柴油发电机组底盘12;
按照发电机13、发动机14安装尺寸分别将发电机横梁3、发电机支撑4、发动机横梁5及发动机支撑6焊接至底盘上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在两侧纵梁2其中一梁上开柴油发电机组的进回油口、加油口、油位口及排污口。
其次,分别在两侧纵梁2前后端一侧开两矩形孔,矩形孔尺寸略大于前后横梁1外形尺寸,保证前后横梁1能够穿过即可,同时用封板堵住两侧纵梁2前后两端,满焊,保证密封;
再次,将改造好的两侧纵梁2开两矩形孔侧朝内,前后横梁1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纵梁2开的两矩形孔内,并满焊。前后横梁1与两侧纵梁2内部相互连通,形成柴油发电机组底盘。
最后,按照发电机、发动机安装尺寸分别将发电机横梁3、发电机支撑4、发动机横梁5及发动机支撑6焊接至底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隆昌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隆昌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9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