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位自动控制栽培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7445.0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3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朱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仕成 |
主分类号: | A01G27/02 | 分类号: | A01G2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32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位 自动控制 栽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尤其是指一种水位自动控制栽培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直接推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植物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而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植物需求也越来越高。
就目前而言栽培容器是影响植物容器栽培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盆栽植物的养护技术难度很大,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分的控制,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一旦供应不足,植物很容易枯萎,或者是一次性水浇的太多,土壤中缺乏氧气,降低植物的呼吸能力,导致植物根系腐烂死亡。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20846022.X,公开号:205179869U)披露了分隔式自动进水的植物栽培容器,包括容器的器壁和器底,所述的器壁上制有左右两个卡孔,卡孔中设置进出水接头和/或密封塞,其中一个进出水接头位于容器内部的一头连接浮球,器底上制有进气凸台和支撑凸台,进气凸台上制有进气孔,在容器中设置隔板,隔板将容器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隔板下端与进气凸台、支撑凸台相接触,隔板中开有第一气孔和凹台,凹台底部与器底相接触,凹台的壁面上开有进水孔。这种分隔式自动进水的植物栽培容器采用由于隔板制有向下的凹台,凹台中制有进水孔,因此上腔体内的部分土壤便能通过凹台与下腔体内的水接触,土壤能自动吸收下腔体的水分,对植物进行供水,从而无需人们经常浇水,而空气可通过进气孔进入下腔体内,并通过隔板上的第一气孔与隔板底部的土壤相接触,保证了底部土壤有充足的空气,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进出水接头位于容器内部的一头连接浮,当水位低于下腔体高度的三分之二时,浮球下降,进出水接头的孔被打开,自来水经进出水接头自动进入下腔体内,当达到指定水位时,浮球上升并堵住进出水接头的孔,使自来水无法再进入下腔体内,从而实现自动定量加水;实现自动控制进水量的功能,方便快捷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以下的不足之处:1、当水由容器上部浇入容器内部造成容器内部水位过高,所设浮球上述并堵住进出水接头的孔,无法及时排水。2、卡孔中设置进密封塞,当内部水位过高时需手动排水造成不便,若长时间无人管理无法及时手动排水,长时间水位过高土壤中缺乏氧气,降低植物的呼吸能力,导致植物根系腐烂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位自动控制栽培容器,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透气性并克服现有栽培容器水位控制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位自动控制栽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设于所述第一水管一端的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及设于所述第二水管一端的第二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止回阀芯及设于所述第一止回阀芯一侧的第一橡胶垫圈,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止回阀芯、设于所述第二止回阀芯一侧的第二橡胶垫圈及设于所述第二橡胶垫圈另一侧的浮子,所述浮子与所述第二水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单元设定水位高度与第二流量控制单元所设的水位高度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阻水壁及设于所述阻水壁内的第一空间,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器本体分隔为设于所述隔板下方的第二空间及设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第三空间,所述阻水壁上盖设有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空间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第二水管上下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及出水端,该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进入第一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表面设有第一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中部设有一封闭区域,该封闭区域盖设于所述阻水壁上,所述第一气孔环绕设置于所述封闭区域外周缘处的所述隔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阻水壁上部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所设位置处于阻水壁上方并略低于所述隔板所设的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底部设有第三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空间内设有液体,所述隔板包括斗状立足及设于所述斗状立足内的渗水缝隙,环绕所述隔板中部设有若干个所述斗状立足,所述隔板设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上方,所述斗状立足由所述隔板延伸至所述液体的液面下方,所述渗水缝隙若干个呈纵向分布于斗状立足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外形为倒U形,所述第二水管外形为倒U形。
进一步的,所述阻水壁底部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仕成,未经朱仕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7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灌溉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方板尺寸和重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