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5915.1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黎建波;崔国庆;张磊;赵立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益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祁献民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表面 固定纽扣 下沉部 第二表面 韧带重建 本实用新型 圆形基体 通孔 医疗器械技术 韧带 固定线 易用性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包括:圆形基体,所述圆形基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直径小于第二表面的直径;用于通过韧带固定线环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表面按照第一矩形形成第一下沉部,在所述第二表面按照第二矩形形成第二下沉部,所述第二下沉部与所述第一下沉部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提高了固定纽扣的易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
背景技术
膝关节交叉韧带又称十字韧带,位于股骨内外髁之间,前后两条,互相交叉。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外后部,向前、内、下止于胫骨棘前侧。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内前部,向后、外、下止于胫骨棘后侧。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向前移位;后交叉韧带则防止胫骨向后移位。前交叉韧带损伤多由过伸暴力或外展外旋小腿所引起。其撕裂可发生在起点、体部、或止点。常合并胫骨棘的撕脱骨折。后交叉韧带损伤多由于暴力直接打击胫骨上端的前方所致。撕裂可发生在股骨或胫骨附着处。如损伤时,膝关节位于半屈位,可合并前叉韧带损伤。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当交叉韧带出现损伤后,会导致关节的不稳定以及引起其他组织的退化。由于韧带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损伤后的韧带必须通过手术置换以恢复其功能。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螺钉或悬吊方式固定韧带的方式,但是受限于固定装置的局限,经常出现由于移植肌腱固定不牢固造成的蹦极效应和雨刷效应,这些都会影响后续的韧带重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至少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包括:
圆形基体,所述圆形基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直径小于第二表面的直径;
用于通过韧带固定线环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表面按照第一矩形形成第一下沉部,在所述第二表面按照第二矩形形成第二下沉部,所述第二下沉部与所述第一下沉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矩形、所述第二矩形的中心与所述圆形基体的中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矩形与所述第二矩形在第一方向上的边长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矩形在第一方向上的边长大于所述第二矩形在第一方向上的边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矩形与所述第二矩形在第二方向上的边长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矩形在第一方向上的边长大于所述第一矩形在第二方向上的边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矩形在第一方向上的边长等于所述第二矩形在第二方向上的边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下沉部具有第一下沉高度,所述第一下沉高度小于所述圆形基体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下沉部具有第二下沉高度,所述第二下沉高度与所述第一下沉高度的和等于所述圆形基体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下沉高度与所述第二下沉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韧带重建的固定纽扣,能够适应于多种韧带固定场景,提高了固定纽扣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益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益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5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