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伺服角度导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9766.X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东;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金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G5/02 | 分类号: | G05G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角度 导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机构加工领域,具体为伺服角度导正机构。
背景技术
伺服机构是一种伺服系统,其中被控制量为机械位置或者机械位置对时间的导数,它经由闭回路控制方式达到一个机械系统位置、速度、加速度控制的系统。一个伺服系统的构成通常包含受控体、致动器、传感器、控制器等几个部分,致动器主要提供受控体的动力,可能以气压、油压、电力驱动的方式呈现,伺服驱动器主要包含功率放大器与伺服控制器,控制器的功能用于提供整个伺服系统的闭路控制。伺服机构理论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委托了麻省理工学院发展控制机械系统的闭回路控制技术,以强化巡航导弹等导向武器精准度,以此奠定了后来伺服机构理论的基础,随着微处理器及集成电路的不断进化,不仅带动了资讯产业的发展,也间接带动了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伺服机构在生产应用中操作简单,灵活性强,但在遇到不同形状产品时可能会遇到角度不正确而无法进行加工的情况,导致工序繁杂,耗费人工多。在伺服机构的生产中,目前还没有一种伺服角度导正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伺服角度导正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伺服角度导正机构,包括机座、电机、支撑板、浮动杆、无油衬套、弹簧、铜套、导柱、浮动矫正板、浮动限位板、主连接板、检测板、连接孔、销孔,其特征在于机座置于整个机构的最底部,机座上方设置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置一个电机,支撑板下方设置一个检测板,检测板上方设置四个连接孔和两个销孔,检测板下方设置一个主连接板,主连接板下方设置一个浮动限位板,浮动限位板下方设置一个浮动矫正板,浮动矫正板上方左侧设置一个弹簧,浮动矫正板上方右侧设置一个导柱,导柱两侧设置铜套,浮动限位板左侧设置一个无油衬套,检测板下方左侧设置一个浮动杆。机座为倒“T”型钢架,电机优选伺服驱动,支撑板为长方形板,无油衬套、铜套均为圆环,导柱为圆柱体,浮动矫正板为底部有凹槽的圆形薄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座支撑整个治具,通过支撑板将上方的电机固定支撑,电机用于提供动力,同时起到带动整体机构旋转的作用,通过弹簧和浮动杆使得需加工产品由下而上顶升,提高机构自动化水平,无油衬套用于保护固定保护浮动限位板,铜套用于保护导柱,提高导柱的耐蚀性和耐磨性,浮动矫正板通过旋转使得与产品贴合,从而使浮动杆向上顶并与检测板连接,同时起到找到产品需要的角度进行加工的作用,主连接板用于连接浮动限位板和检测板,检测板用于检测产品角度形状,连接孔用于连接固定导柱,销孔用于固定浮动杆,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牢固耐用,且各构件连接灵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的左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
1—机座,2—电机,3—支撑板,4—浮动杆,5—无油衬套,6—弹簧,7—铜套,8—导柱,9—浮动矫正板,10—浮动限位板,11—主连接板,12—检测板,13—连接孔,14—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伺服角度导正机构,包括机座1、电机2、支撑板3、浮动杆4、无油衬套5、弹簧6、铜套7、导柱8、浮动矫正板9、浮动限位板10、主连接板11、检测板12、连接孔13、销孔14,其特征在于机座1置于整个机构的最底部,机座1上方设置一个支撑板3,支撑板3上方设置一个电机2,支撑板3下方设置一个检测板12,检测板12上方设置四个连接孔13和两个销孔14,检测板12下方设置一个主连接板11,主连接板11下方设置一个浮动限位板10,浮动限位板10下方设置一个浮动矫正板9,浮动矫正板9上方左侧设置一个弹簧65,浮动矫正板9上方右侧设置一个导柱8,导柱8两侧设置铜套7,浮动限位板10左侧设置一个无油衬套5,检测板12下方左侧设置一个浮动杆4。机座1为倒“T”型钢架,电机2优选伺服驱动,支撑板3为长方形板,无油衬套5、铜套7均为圆环,导柱8为圆柱体,浮动矫正板9为底部有凹槽的圆形薄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金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金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9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5G 只按机械特征区分的控制装置或系统
G05G5-00 防止、限制或恢复控制机构的零部件运动的装置,例如锁定控制构件
G05G5-02 .防止控制构件发生不希望移动的装置,此构件能以两个或多个单独的步骤或方式移动,例如限制为逐步移动或按特定的顺序移动
G05G5-03 .有助于操作者知道控制构件到达目标位置或基准位置的装置;提供感觉,例如,产生反作用力的装置
G05G5-04 .限制构件运动的止动器,例如可调整的止动器
G05G5-05 .使控制构件返回或趋于返回到不工作或空档位置的装置,例如通过提供回复弹簧或有弹性的末端止动装置
G05G5-06 .用于仅将构件保持在一个或有限数目的确定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