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增减雨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7599.5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管博;韩广轩;孙宝玉;陈亮;张孝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E03B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增减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境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增减雨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直接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水文格局这一影响因素显得尤为突出。滨海湿地水文格局紊乱是造成湿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其中降雨格局的改变是导致水文格局紊乱的重要环节。
因此,构建增减雨模拟平台,探讨降雨格局改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探知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演变规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的前提和基础,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提供支撑和保障。现有技术中,有关模拟增减雨的模拟研究主要是以滴灌的方式实现增雨的目的。首先,以往的滴灌系统需要尽量密集地布满整个增雨实验区来尽量保持增雨的均匀性,但密集的滴灌系统本身就会对植被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其次,依靠重力作用将雨水滴灌到增雨实验区中水流速度慢,雨水并不能均匀的滴灌到目标增雨实验区中,容易造成增雨实验区雨水分配不均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再次,滴灌方式只是将雨水缓慢滴灌到土壤中,忽略了植被对雨水的截留作用以及降雨过程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模拟增减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增减雨的试验装置,在不改变原生群落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在原生群落植被及土壤无干扰的情况下自动精确地控制增减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减雨实验区上的减雨系统、安装在增雨实验区上的增雨系统及连接于减雨系统和增雨系统之间的集水箱,其中减雨系统包括遮雨架A、减雨板、集水槽及进水管,增雨系统包括遮雨架B、雨板、出水管及喷淋器,所述减雨板倾斜地安装在遮雨架A上,该减雨板为多个、并排设置,在各所述减雨板的低端一侧下方设有安装在遮雨架A上的集水槽,该集水槽通过进水管与所述集水箱的进口相连通,由所述减雨板截留的雨水留入集水槽中,通过所述进水管流入集水箱;所述雨板倾斜地安装在遮雨架B上,该雨板为多个、并排设置,所述出水管的一端通过水泵与集水箱的出口相连通,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雨板上的喷淋器相连通,所述集水箱收集的雨水由水泵泵出,经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喷淋器均匀地喷洒到增雨实验区;
其中:所述遮雨架A与遮雨架B结构相同,一侧高于相对的另一侧,即遮雨架A与遮雨架B的顶部均为倾斜状;所述减雨板及雨板均呈栅格状、分别排列在遮雨架A和遮雨架B的顶部;
所述减雨板为截留雨水的槽状板,所述雨板的端面为倒置的V字形;
所述集水槽的槽开口朝上、位于各所述减雨板低端一侧的下方,该集水槽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
所述喷淋器安装在增雨实验区正中间上方的雨板的中间位置;
所述水泵连有水位感应探头,该水位感应探头的探头端放置在所述集水箱的内部底端;所述集水箱放置在减雨系统和增雨系统之间的平台上;
所述减雨实验区和增雨实验区的外围均设有缓冲区,该缓冲区的外围均设有隔离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影响原生群落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基础上有效地模拟增减雨对植物群落生长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增减雨量控制准确,大大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自然降雨的同时通过模拟降雨的方式进行增减雨实验处理,全程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工作量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为减雨板,2为集水槽,3为进水管,4为遮雨架A,5为集水箱,6为平台,7为水泵,8为水位感应探头,9为出水管,10为喷淋器,11为雨板,12为隔离带,13为缓冲区,14为减雨实验区,15为增雨实验区,16为遮雨架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减雨实验区14上的减雨系统、安装在增雨实验区15上的增雨系统及连接于减雨系统和增雨系统之间的集水箱5,其中减雨系统包括遮雨架A4、减雨板1、集水槽2及进水管3,增雨系统包括遮雨架B16、雨板11、出水管9及喷淋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7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倒挂式微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园林绿色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