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书本自动堆叠点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3984.2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3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劲肖;房峰;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平流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C9/00 | 分类号: | B42C9/00;B42C1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胡秋婵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本 自动 堆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书本自动堆叠点胶装置,其包括:进纸输送装置,用于接收折页机折出来的纸张;辊筒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纸输送装置的出纸端以输送纸张;点胶分本装置,设置在所述辊筒输送装置的出纸端,以对纸张进行点胶和分本;出书装置,设置在所述点胶分本装置的出书端,以用于将堆叠好的书本输出;及控制装置,所述进纸输送装置、辊筒输送装置、点胶分本装置、出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书本自动堆叠点胶装置,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书本自动堆叠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书本从印刷到装订需要经过好多工序,一般解决方式为使用重锤重压几下相互叠放一起的叠纸,然后移出,人工整理挑选。这样操作,噪音非常大,工作高耗能,浪费资料,并且操作员工无法及时整理纸张,工作效率低下。本实用新型因此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书本自动堆叠点胶装置,可实现书本自动分本点胶,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书本自动堆叠点胶装置,包括:
进纸输送装置,用于接收折页机折出来的纸张;
辊筒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纸输送装置的出纸端以输送纸张;
点胶分本装置,设置在所述辊筒输送装置的出纸端,以对纸张进行点胶和分本;
出书装置,设置在所述点胶分本装置的出书端,以用于将堆叠好的书本输出;
及控制装置,所述进纸输送装置、辊筒输送装置、点胶分本装置、出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胶分本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与进纸方向垂直设置并可伸缩的托书装置、设置在所述托书装置下方的收书兜板、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用于识别纸张上点胶标记并点胶的点胶装置,所述收书兜板连接有升降装置以用于将收书兜板上的书本运送至所述出书装置上,第一本书的纸张进入所述点胶分本装置的过程中,所述托书装置位于所述机架的外侧,第一本书的纸张在所述收书兜板上点胶分本,当第一本书点胶分本完成后,所述收书兜板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下下降,此时所述托书装置缩至所述收书兜板的收书位置上方以接收下一本书的纸张,所述收书兜板将第一本书送至所述出书装置后上升复位,当下一本书点胶分本完成后,所述托书装置伸出所述机架外侧,下一本书落至所述收书兜板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用于识别纸张上点胶标记的色标电眼、及胶枪,所述色标电眼将纸张上的点胶标记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胶枪发出点胶的工作指令。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托书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伸缩叉、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与所述两个伸缩叉连接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至电机的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从动轮、连接至所述第一伸缩叉的第一滑套、连接至所述第二伸缩叉的第二滑套,其中第一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二、第三从动轮位于所述机架的另一侧,所述皮带依次经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三从动轮、第二从动轮连接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滑套固定在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的皮带上,所述第二滑套固定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皮带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上设有沿所述皮带传输方向布置的两根滑杆,所述第一滑套、第二滑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两根滑杆长度方向的左右两段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伸缩叉包括沿所述皮带传动方向布置的若干个支杆、连接所述若干个支杆外侧端部的连接杆、及竖直连接至所述连接杆的竖杆,所述竖杆连接至所述第一滑套/第二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平流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平流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3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软内饰成型冲切一体式模具
- 下一篇:一种微蚀废液回收再生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