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垃圾存量检测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1145.7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9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柳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柳英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王传明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存量 检测 装置 收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垃圾存量检测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箱、重力计和控制器,所述重力计活动连接在垃圾箱的底部,所述控制器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重力计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框架,框架的底部与坑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框架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一的另一端通过框架的通孔固定连接有锥形轮一,所述锥形轮一的底部啮合有锥形轮二。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由于升降台的升降效果不好,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实现了垃圾箱的升降过程更方便,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带垃圾存量检测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小区的生活垃圾都是丢到垃圾桶然后由垃圾车统一转运处理,小区里的垃圾丢弃比较频繁,所以垃圾桶的盖子基本都是敞开的,经常出现污水横流,苍蝇纷飞的情形,这种传统的方式也在清理垃圾、垃圾上转运车时,也会造成污染。严重影响社区生活环境。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897291U)公开了一种带垃圾存量检测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坑池、垃圾箱、升降台、控制台和垃圾存量检测装置,通过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区脏乱的局面。但是该实用新型的升降台升降效果不好,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垃圾存量检测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具备了垃圾箱的升降过程更方便,使用效果更好的优点,解决了由于升降台的升降效果不好,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垃圾存量检测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箱、重力计和控制器,所述重力计活动连接在垃圾箱的底部,所述控制器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重力计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框架,框架的底部与坑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框架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一的另一端通过框架的通孔固定连接有锥形轮一,所述锥形轮一的底部啮合有锥形轮二,所述锥形轮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上靠近其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轴承通过固定座的凹槽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固定座的底部与框架腔内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锥形轮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板,平板的顶部与重力计的底部固定连接,平板的底部与框架的顶部活动连接,平板的两侧与坑池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侧面通孔的大小与转轴一相适配,且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摩擦垫圈。
优选的,所述转轴一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转轴一以框架的纵向中线为轴线对称分布在框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电机座,且电机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锥形轮一的齿距与锥形轮二的齿距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平板的两侧与坑池的接触面通过圆弧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框架、转轴一、电机、锥形轮一、锥形轮二、转轴二、轴承、固定座、螺纹杆、套筒和平板,需要将垃圾箱升起时,操作控制器使电机转动,电机转动带动转轴一、锥形轮一、锥形轮二、转轴二、轴承和螺纹杆转动,此时套筒与螺纹杆螺接的部分逐渐减小,套筒顶起平板逐渐往上运动,从而顶起顶部的垃圾箱往上运动,当平板运动到坑池出口的弯折处时,平板不能在往上运动,此时套筒也不在继续上升,且套筒依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当垃圾桶清理完毕需要放入坑池时,同样操作控制器,使电机反向转动,通过如上所述的运动后,套筒重新回到框架内,平板也与框架接触,垃圾箱重新回到坑池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由于升降台的升降效果不好,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实现了垃圾箱的升降过程更方便,使用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柳英,未经孙柳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1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