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1975.1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7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阎岩;任勇;黄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部 注射部位 静脉输液针头 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静脉输液 皮肤损伤 胶带 输液 患者身体 胶带粘贴 角质层 覆盖 针柄 皮肤 暴露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子固定部,或者连接部和固定部上设置有子固定部,子固定部之间配合以使固定部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且至少覆盖患者的待注射部位,固定部上开设有多个输液窗且待注射部位暴露在空气中。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中,固定部通过连接部固定并覆盖在患者待注射部位,从而通过输液窗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胶带可以将针柄固定在固定部上,避免了胶带直接接触待注射部位有皮肤损伤或角质层较薄患者的皮肤,大大降低了静脉输液时由胶带粘贴造成皮肤损伤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输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将针扎进患者的皮肤后,一般是用胶带将针柄贴附到患者皮肤上,来固定针的位置,防止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发生位移,给患者带来损伤及意外。但是有些患者的待注射部位的皮肤存在疱疹、皮疹或者高龄患者的皮肤角质层较薄,固定针柄的胶带直接粘附在皮肤上容易引起皮肤不适或造成皮肤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子固定部,或者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子固定部,所述子固定部之间配合以使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且至少覆盖患者的待注射部位,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多个输液窗且所述待注射部位暴露在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中,固定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覆盖在患者身体上,从而通过输液窗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胶带可以将针柄固定在固定部上,避免了胶带直接接触待注射部位有皮肤损伤或角质层较薄患者的皮肤,大大减轻了静脉输液时由胶带粘贴造成皮肤损伤的可能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固定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粘扣带连接和卡扣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1个,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子固定部,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子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固定部至少覆盖患者的待注射部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多个,且分别设置有多个子固定部,所述多个子固定部之间配合以使所述固定部至少覆盖患者的待注射部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呈长方形,所述连接部有2个分别设置有第一子固定部和第二子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子固定部配合以使所述固定部至少覆盖患者的待注射部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固定部之间的配合为粘扣带配合,所述第一子固定部上设置有勾状织物,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上设置有毛状织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毛状织物在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子固定部的配合方向上的长度为1-10厘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液窗大小相同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部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液窗呈长方形且所述输液窗的短边长度为0.5-2厘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皮损静脉输液针头固定装置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1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