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7055.3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1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谱(长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8;H01M6/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保护壳体 电池本体 本实用新型 负极接线柱 正极接线柱 锂电池外壳 体内腔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电池过热 工作效率 使用寿命 橡胶圆片 负极板 通气板 通气孔 正极板 敞口 弹簧 排出 圆板 通气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外壳,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正极板,所述电池本体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负极板,所述电池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所述电池本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顶部均贯穿保护壳体并延伸至保护壳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壳体、敞口、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通气板、弹簧、通气圆板、橡胶圆片和通气孔,能够对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能够使电池的工作处于一个良好的温度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电池过热问题出现的几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的锂电池不能进行很好的散热,不仅会影响电池的工作效率,而且可能会因为电池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电池损坏问题的出现,大大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外壳,通过设置敞口、通气板、通气圆板、和通气孔多种通气部件,能够对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能够使电池的工作处于一个良好的温度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电池过热问题出现的几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外壳,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正极板,所述电池本体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负极板,所述电池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体,所述电池本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顶部均贯穿保护壳体并延伸至保护壳体的顶部,所述保护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保护壳体内腔连通的敞口,所述电池本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顶部和第二壳体内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板,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和第二壳体内腔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通气圆板,所述通气圆板靠近通气板一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橡胶圆片,所述通气板和橡胶圆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电池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表面的顶部套设有密封套。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形状为回字形。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螺栓表面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壳体、敞口、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通气板、弹簧、通气圆板、橡胶圆片和通气孔,能够对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能够使电池的工作处于一个良好的温度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电池过热问题出现的几率,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的设置能够使保护壳体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可以更加方便的对保护壳体内腔的设备进行检修,而且方便了电池电解液的添加过程,通过密封套的设置能够对加料管进行有效的密封,避免了电池本体内部电解液泄露问题的出现,不仅避免了电解液的浪费,而且确保了电池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谱(长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创谱(长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7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