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紧垫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6623.8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9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唐荣成;王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隆达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 | 代理人: | 吴维敬 |
地址: | 118100 辽宁省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垫圈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紧垫圈组件。
背景技术
采用螺栓、螺母及垫圈紧固结构件将零、部件紧密连接起来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连接方法。其中的垫圈结构形式对螺栓和螺母配合的扭矩及自锁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使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不松动,一般都需在螺栓上先套进平垫再套进弹性垫圈再旋拧螺母。在旋拧螺母的过程中其中的平垫易旋转,与被链接件的摩擦作用使工件表面遭到严重的损坏,以致使螺栓所承受的扭矩达不到规定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紧垫圈组件。是以实现防止在旋拧螺母的过程中垫圈旋转对工件表面的损坏,并降低垫圈对扭矩控制的影响为目的。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紧垫圈组件,包括外垫圈、内垫圈和弹性卡簧,其特征在于:
外垫圈竖直设置,在外垫圈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齿牙或多方体,在外垫圈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左端为第一孔,台阶孔的右端为第二孔,第一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孔的直径,在第二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外卡簧槽;在外垫圈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棘齿;位于外卡簧槽的对应位置,在内垫圈的外壁上开设有内卡簧槽,内垫圈装设在第二孔内;弹性卡簧装设在外卡簧槽和内卡簧槽内;内垫圈和外垫圈通过弹性卡簧链接为一体。
内垫圈与第二孔的内壁为间隙配合,并且第二孔的深度和内垫圈的厚度相同。
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旋紧垫圈及螺栓螺母与各种法兰的整体连接结构,将对接的法兰牢固的链接为一体。在旋紧的过程中外垫圈由于棘齿的作用其固定不动,内垫圈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能与螺母同时旋转,此时内垫圈前表面与外垫圈的台阶孔的表面接触摩擦,避免了垫圈与法兰的接触,达到了不损坏法兰面的目的。同时降低了偏置力矩对螺栓施加力矩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适用场合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拧紧垫圈装配体。
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图。
图3为外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的剖视图。
图5为内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的剖视图。
图7为弹性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弹性卡簧的侧视图。
图9为拧紧垫圈装配链接装配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旋紧垫圈组件,包括外垫圈1、内垫圈3和弹性卡簧2,其特征在于:
外垫圈1竖直设置,在外垫圈1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多方体9,在外垫圈1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左端为第一孔5,台阶孔的右端为第二孔6,第一孔5的直径小于第二孔6的直径,在第二孔6的内壁上开设有外卡簧槽7;在外垫圈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棘齿4;位于外卡簧槽7的对应位置,在内垫圈3的外壁上开设有内卡簧槽8,内垫圈3装设在第二孔6内;弹性卡簧2装设在外卡簧槽7和内卡簧槽8内;内垫圈3和外垫圈1通过弹性卡簧2链接为一体。
内垫圈3与第二孔6的内壁为间隙配合,并且第二孔6的深度和内垫圈3的厚度相同。
实施例二
一种旋紧垫圈组件,包括外垫圈1、内垫圈3和弹性卡簧2,其特征在于:
外垫圈1竖直设置,在外垫圈1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齿牙9,在外垫圈1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左端为第一孔5,台阶孔的右端为第二孔6,第一孔5的直径小于第二孔6的直径,在第二孔6的内壁上开设有外卡簧槽7;在外垫圈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棘齿4;位于外卡簧槽7的对应位置,在内垫圈3的外壁上开设有内卡簧槽8,内垫圈3装设在第二孔6内;弹性卡簧2装设在外卡簧槽7和内卡簧槽8内;内垫圈3和外垫圈1通过弹性卡簧2链接为一体。
内垫圈3与第二孔6的内壁为间隙配合,并且第二孔6的深度和内垫圈3的厚度相同。
应用实施例
使用时先将已旋上下螺母13的螺栓12插进两个需要链接的上法兰10和下法兰11的孔内,再安装旋紧垫圈组件,再旋紧上螺母14,在旋紧上螺母14的过程中外垫圈1由于棘齿4的作用其固定不动,内垫圈3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可能与上螺母14同时旋转,此时内垫圈3前表面与外垫圈1的台阶孔的表面接触摩擦,避免了垫圈与上法兰10的接触,达到了不损坏上法兰10面的目的。同时降低了偏置力矩对螺栓施加力矩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隆达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丹东隆达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6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