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极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5792.X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1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毛晴伟;邓林;梁杰;刘霆;胡攀登;谭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科利(武汉)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极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焊接设备是主要的生产设备,而焊接电极是焊接设备上的主要零件之一,生产过程中由于焊接强度的负荷影响极易造成电极磨损或报废,因此电极需要及时进行拆卸更换,现有的拆卸方法一般是通过人工不断敲击焊接电极,使电极松动后再进行拆卸更换,拆卸过程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极易造成焊接设备的损坏,从而降低了焊接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拆卸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极拆卸装置,包括安装板、左支撑臂、右支撑臂、左夹持爪和右夹持爪,所述左夹持爪设置于所述左支撑臂的左端;所述右夹持爪设置于所述右支撑臂的右端;所述安装板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左支撑臂的右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安装板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右支撑臂的左端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电极拆卸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左夹持爪和所述右夹持爪之间间距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齿轮和调节杆,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齿轮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板的外部;所述左支撑臂上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槽,所述右支撑臂上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不会造成焊接设备的损坏;另本实用新型的左夹持爪和右夹持爪之间的间距可根据电极的尺寸进行灵活的调节,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所述电极拆卸装置还包括左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左支撑臂的左端,所述左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左夹持爪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左连接杆相匹配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四凹槽,使左夹持爪可右移至安装板的下方位置,进一步扩大该电极拆卸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电极拆卸装置还包括右连接杆,所述右连接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右支撑臂的右端,所述右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右夹持爪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右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与第二凹槽相连通的第五凹槽,使右夹持爪可左移至安装板的下方位置,进一步扩大该电极拆卸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拉手。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用户施力上拉安装板,以将电极取下。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设置有旋盖,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旋盖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顶部设有圆角。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旋盖,方便操作人员施力转动调节杆;通过设置第六凹槽,使安装板的顶部无突起物,不会妨碍操作人员上移安装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极拆卸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极拆卸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安装板、11为第一凹槽、12为第二凹槽、13为第三凹槽、14为第四凹槽、15为第五凹槽、16为第六凹槽、161为圆角、2为左支撑臂、3为右支撑臂、4为左夹持爪、41为第三齿槽、5为右夹持爪、6为调节件、61为齿轮、62为调节杆、621为旋盖、7为左连接杆、8为右连接杆、9为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极拆卸装置,包括安装板1、左支撑臂2、右支撑臂3、左夹持爪4和右夹持爪5,所述左夹持爪4设置于所述左支撑臂2的左端;所述右夹持爪5设置于所述右支撑臂3的右端;所述安装板1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左支撑臂2的右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所述安装板1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右支撑臂3的左端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科利(武汉)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赛科利(武汉)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57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