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5243.2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允涛;刘玉新;王宽;付秋顺;冯志刚;张立峰;曾鑫林;杨松;孙兆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F04D29/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塔 水坑 底座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坑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坑排水坑泵底座只有在液下泵采购后现场才能进行设计,现场打螺栓精度不高,偏差大,造成排水坑泵与排水坑泵底座螺栓连接不上,延误时间,往往不满足工期要求。也保证不了脱硫系统按时稳定运行,也就间接保证不了脱硫系统排放限值为(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烟尘≤10毫克/立方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精确安装的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通过该安装装置,解决了现场打螺栓精度不高,偏差大,造成排水坑泵与排水坑泵底座螺栓连接不上,延误时间,不满足工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包括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吸收塔区排水坑盖板、土建预埋埋件;
所述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与所述土建预埋埋件连接;所述土建预埋埋件嵌于所述吸收塔区排水坑盖板内,所述土建预埋埋件的上表面露出;
排水坑泵与所述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
所述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为槽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与所述土建预埋埋件连接方式为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为200槽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槽钢的宽度为8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槽钢的长度为102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土建预埋埋件的宽度为5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土建预埋埋件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解决了现场打螺栓精度不高,偏差大,造成排水坑泵与排水坑泵底座螺栓连接不上,延误时间,不满足工期的问题,采用先安装,后固定的安装装置,既满足工期又满足现场灵活安装。保证了脱硫系统按时稳定运行,也就间接保证脱硫系统排放限值为(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烟尘≤10毫克/立方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2、吸收塔区排水坑盖板;3、土建预埋埋件;4、螺栓;5、排水坑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吸收塔区排水坑盖板2、土建预埋埋件3;
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与土建预埋埋件3连接;土建预埋埋件3嵌于吸收塔区排水坑盖板2内,土建预埋埋件3的上表面露出;
排水坑泵5与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通过若干个螺栓4连接,排水坑泵与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螺栓连接精度为百分之百;
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与土建预埋埋件3连接方式为焊接;
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为200槽钢,槽钢的宽度为800mm,槽钢的长度为1026mm;
土建预埋埋件3为钢板,土建预埋埋件3的宽度为500mm。
排水坑泵及底座安装装置到现场后,立即组装螺栓连接,调整排水坑泵及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在预埋钢板上的位置,焊接吸收塔排水坑泵底座1与土建预埋埋件3。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先安装,后固定的安装装置,既满足工期又满足现场灵活安装。保证了脱硫系统按时稳定运行,也就间接保证脱硫系统排放限值为(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烟尘≤10毫克/立方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还可以对以上内容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上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5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