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高性能保护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3662.2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2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5/055 | 分类号: | H01H85/055;H01H85/08;H01H85/18;H01H8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宝庆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性能 保护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元件技术,特别是一种超薄高性能保护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保护元件以金属丝材做为熔体,当过载或者短路电流经过熔体时,熔体自身发热而熔断,从而对整个电路进行保护。当保护元件应用于对抗雷击浪涌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环境,如电力系统、电工设备、家用电器中的应用,需要将熔丝设置的比较宽或者比较厚,为了达到精准熔断效果则需要在熔体的中间部分设置一个快速熔断点,快速熔断点可以由以下几种方式来形成:(1)在熔体上打洞、切割、减薄等方式缩小熔丝截面面积;(2)在熔体上设置低熔点助熔材料,例如在熔体上镀锡成为合金效应点;(3)在熔体外全部包裹保温材料。但由于快速熔断点合金的融化温度、焊接温度、效应点熔融侵蚀导线的速度不能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且熔断器的一致性差,分断能力很难提升,大面积熔体被包裹保温材料导致保护元件整体功耗变大,不能精准熔断从而保护下游电路,所以现有技需要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如中国专利201621045082.2,熔体上下均被保温材料包裹,快速熔断点的体积增厚,导致在整个保护元件需要体积减小时遇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轻薄短小、防爆、抗雷击浪涌性能优秀,且熔断精准的保护元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薄高性能保护元件,包括包封层、熔体、电极,熔体位于包封层内,熔体包括金属熔丝且金属熔丝两端分别与固定于包封层两端的电极连接,部分金属熔丝上包裹助熔体,助熔体外涂覆包裹层且包裹层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元件可以只在熔体的一个面上设置助熔体和包裹层,而不需要在整个熔体的上下两面都设置助熔体和包裹层,减小了熔体的厚度以适应超薄的空间,并且能够在减小熔体厚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防爆、抗雷击性能;(2)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元件通过在快速熔断点溅射助熔体后再包裹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更好的控制厚度及均匀性,比起直接点胶,更节省载体空间,并且通过调节快速熔断点溅射助熔体的量,使熔体的熔断效率控制更准确;(3)通过溅射助熔体后加载高分子聚合物,当熔体发生断裂产生电弧时,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吸收电弧产生的热能,达到灭弧的效果,从而提高分断能力;(4)通过载体中灌入灭弧粉,当熔体发生断裂产生电弧时,灭弧材料的细微小孔能够吸收电弧离子,提供了更好的分断能力;(5)采用溅射助熔体后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裹的方式,使效应点隔绝空气,保护效应点免受污染,提供了更好的可靠性;(6)采用溅射助熔体后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裹的方式,可以保证效应点在发热时热量不会传递到灭弧材料上,防止热量的流失;(7)本实用新型使用扁平的载体代替传统技术中圆柱体的玻纤线束作为熔丝的载体,减小了熔体整体厚度的同时,使得可以仅在熔体的一个面上选取其中一小段金属熔丝包裹助熔体和包裹层,不会明显提高整个保护元件的功耗。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保护元件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保护元件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超薄高性能保护元件,包括包封层8、熔体1、电极,熔体1位于包封层8内且可以直接由金属熔丝组成,或者由金属熔丝1-1缠绕在载体1-2上共同组成。载体固定于包封层8内且用于承载金属熔丝1-1,金属熔丝1-1两端分别与固定于包封层8两端的电极连接,部分金属熔丝1-1上包裹助熔体2。电极包括外电极6和内电极3,外电极6伸出包封层外,熔体1与内电极3、内电极3与外电极6之间形成电连接。
助熔体2可以是锡等低熔点金属材料,主要作用是与熔体1的部分接触,一般助熔体2设置于熔体1的中段,形成合金效应点,使熔体1的这个部分熔点降低容易熔断,提高熔体的熔断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3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筒发热丝的绕制机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弯曲线材刚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