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活塞杆双道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3134.7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1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许耀中;王丽智;汪洋;尹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3236 | 分类号: | F16J15/3236;F15B1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活塞杆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密封技术,涉及一种作动器活塞杆与端盖之间密封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作动器活塞杆与端盖之间的密封结构一般采用采用O型橡胶密封,在作动器壳体端盖中心孔内壁上有两道截面为矩形的密封环槽,在两道密封环槽内均安装有O型丁腈橡胶密封圈。其缺点是:第一丁腈橡胶温度适用范围小,高温工作环境性能差;第二橡胶材料硬度低容易受损导致密封失效;第三橡胶材料耐磨性能差,极易磨损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适用温度范围广、高低压密封性能优异,同时可靠性高,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新型作动器活塞杆双道密封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活塞杆双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器活塞杆1、作动器筒体端盖2和密封圈,在筒体端盖中心孔内壁上,在内部压力油液向外部空气的方向上,依次开设第一密封环槽2a和第二密封环槽2b,其横截面均为矩形,在第一道密封环槽2a中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的弹簧密封圈3;在第二道密封环槽2b中设置有组合密封圈4,组合密封圈4包括起密封作用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圈4a、用于压紧密封面的O型橡胶圈4b、塑料保护环4c和铜环保护环4d。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用温度广,能满足高低温使用要求,同时高低压密封性能优异,密封结构可靠性高,耐磨损使用寿命长,满足了新型作动器设计的密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活塞杆1、作动器筒体端盖2、第一密封环槽2a、第二密封环槽2b、弹簧密封圈3、组合密封圈4、聚四氟乙烯密封圈4a、O型橡胶圈4b、塑料保护环4c、铜环保护环 4d。
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作动器活塞杆双道密封形式,包括作动器活塞杆1、作动器筒体端盖2和密封圈,在筒体端盖中心孔内壁上,在内部压力油液向外部空气的方向上,依次开设第一密封环槽 2a和第二密封环槽2b,其横截面均为矩形,在第一道密封环槽2a中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的弹簧密封圈3;在第二道密封环槽2b中设置有组合密封圈4,组合密封圈4包括起密封作用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圈4a、用于压紧密封面的O型橡胶圈4b、塑料保护环4c和铜环保护环4d。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弹簧密封圈3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65℃~316℃,组合密封圈4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54℃~200℃。因为在第一道密封环槽2a中安装了弹簧密封圈3,所以密封结构工作范围为-65℃~316℃。
弹簧密封圈3正常工作的最大密封压力为42MPa,组合密封圈4正常工作的最大密封压力为21MPa。左侧油液压力经过第一个道密封环槽2a和弹簧密封圈3后,压力迅速下降在第一道密封环槽2a和第二道密封环槽2b之间形成低压区,实际上第二道密封环槽2b 和组合密封圈4只需要对低压油液进行密封。同时,弹簧密封圈3的密封唇口与作动器活塞杆1的接触面积小,组合密封圈4与作动器活塞杆1的接触面积大,组合密封圈4的密封效果更好。因为高压油液经过第一道密封环槽2a和弹簧密封圈3降压,然后经过第二道密封环槽2b和组合密封圈4更好的密封效果,所以实现了油液高压力下的优异密封效果。
因为弹簧密封圈3和组合密封圈4为两种不同的密封结构,当一种结构由于某种原因失效时,另一种结构由于同样原因产生失效的可能小,所以保证了整体密封结构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作动器活塞杆1双道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金属的热变形量小,同时聚四氟乙烯塑料的硬度高,耐磨性能好。弹簧密封圈3采用了金属弹簧作为密封接触面的压紧装置,在高温下变形小,而且其外套是聚四氟乙烯塑料的材料,密封唇口与作动器活塞杆1之间接触面积小,磨损量小;组合密封圈4与作动器活塞杆1之间接触的密封部件也是聚四氟乙烯塑料的材料,硬度高磨损小,不会由于挤压变形产生破损使密封结构失效。因此,所设计的作动器活塞杆1新型双道密封结构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实例中,采用了此新型作动器活塞杆双道密封结构,工作温度 -55℃~240℃,工作压力为35MPa,使用600h后密封效果依然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3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选粉机的立轴轴承防护端盖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液压机械密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