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的匹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2052.0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9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满吉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八九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393 | 分类号: | H01P1/393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带 隔离器 传输线 匹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微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的匹配结构。
背景技术
环行器是一种将入射电磁波,按照特定的方向传入下一个端口的多端口器件,能够单向传输高频信号能量,这在隔离器中有良好的应用。
本申请涉及射频微波技术,频率可以覆盖0.5GHz-40GHz,它用在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的匹配设计上。现有技术中,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匹配设计缺点在于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适应微型化电子器件的发展需求。
现有技术采用共面波导电路进行微带隔离器传输匹配,由于传输线较长,而铁氧体旋磁的介电常数较大,造成传输损耗很大,并且因为电信号传输的趋肤效应作用的影响,信号会向周围散射,造成电路之间电信号会串扰,形成信号干扰,造成电路之间的电信号耦合也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的匹配结构,采用微带电缆代替部分铁氧体旋磁,可以大减小传输损耗,以及增大传输线与隔离器之间的耦合度,提升了微带隔离器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的匹配结构,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铁氧体旋磁,所述的铁氧体旋磁包括一个与底板的接触面和一个电路面,在所述的电路面上设置有微带电路、永磁体、绝缘介质和微带线电缆,所述的永磁体通过绝缘介质与所述微带电路连接,所述的微带线电缆用于匹配传输线;和包括电阻,所述的电阻与所述微带电路连接。
所述的微带线电缆包括信号传输层、介质层和信号屏蔽层,由所述的信号传输层开始,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介质层和信号屏蔽层。
所述的信号传输层包括铜芯。
所述的介质层包括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介质层。
所述的信号屏蔽层包括铜管。
所述的微带线电缆用于匹配传输线,包括用于匹配50Ω端口的传输线。
所述的绝缘介质包括陶瓷基片。
所述的永磁体包括圆柱形永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带传输电缆代替部分铁氧体旋磁,减小了传输损耗,以及增大了传输线与隔离器之间的耦合度,提升了微带隔离器的工作性能。
(2)本实用新型没有使用传统设计中采用共面波导电路进行微带隔离器传输匹配的技术,不影响电性能特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器件体积,且在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减小了传输损耗,提升了器件的工作性能。
(3)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电路之间的信号串扰,有效防止信号干扰,减轻了电路之间的电信号耦合,提升了微带隔离器的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底板,2-微带线电缆,3-铁氧体旋磁,4-绝缘介质,5-微带电路,6-永磁体,7-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微带隔离器与传输线的匹配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铁氧体旋磁3,所述的铁氧体旋磁3包括一个与底板1的接触面和一个电路面,在所述的电路面上设置有微带电路5、永磁体6、绝缘介质4和微带线电缆2,所述的永磁体6通过绝缘介质4与所述微带电路5连接,所述的微带线电缆2用于匹配传输线;和包括电阻7,所述的电阻7与所述微带电路5连接。
所述的微带线电缆2包括信号传输层、介质层和信号屏蔽层,由所述的信号传输层开始,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介质层和信号屏蔽层。
所述的信号传输层包括铜芯。
所述的介质层包括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介质层。
所述的信号屏蔽层包括铜管。
所述的微带线电缆2用于匹配传输线,包括用于匹配50Ω端口的传输线。
所述的绝缘介质4包括陶瓷基片。
所述的永磁体6包括圆柱形永磁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为:微带隔离器是根据法法拉第效应,将永磁体置于铁氧体旋磁的电路面,使外加恒定磁场的作用下,使传输的微波电信号发生极化的旋转,使电信号传输到人们想要的传输方向,并可以在电路外设计50Ω传输线,且传输线的插入损耗尽量小,且与隔离器之间的影响尽量小,耦合度尽量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八九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八九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2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带环行器与传输线的匹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柱状螺旋天线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