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宝石折射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6351.3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8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喻云峰;罗彬;廖佳;沈春霞;谢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43 | 分类号: | G01N21/43;G01N21/87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曾克,李晓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宝石 折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珠宝鉴定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宝石折射仪。
背景技术
双折射(birefringence)是指一条入射光线产生两条折射光线的现象。双折射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光在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和折射率值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其折射率值不止一个;光波入射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以外,都要发生双折射,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种偏振光,此现象即为双折射。
如图1所示,双折射率则是当普通光线进入各向异性物质内(如方解石、棉纤维、人造纤维等),除在表面有反射光之外,进入各向异物质的光线会变为两条光线,一条光线遵守折射定律,称为寻常光线,简称O光;另一条光线并不按照折射定律的角度而折射,称为非寻常光线,简称E光。这种现象即称为双折射。这两条光线的折射率之差,就称为双折射率。
双折率是宝石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鉴别参数,为最大折射率值与最小折射率值得差值,用DR表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宝石折射仪,能够测得光线入射到宝石上时的临界角,进而可获得宝石的折射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宝石折射仪,包括外壳、遮光罩、棱镜、感光元器件、处理器、挡光板和用于度量光源转动角度的装置,所述棱镜为半圆柱形,所述外壳顶面有用于安装棱镜的安装孔,所述棱镜安装在安装孔处,所述棱镜的柱面朝下,所述挡光板竖直安装于棱镜的下方,所述挡光板将外壳分隔为入射区和反射区,所述感光元器件安装于反射区中并与处理器电联接,所述外壳上设有与处理器电联接的显示器;所述遮光罩设于外壳顶面并罩设于棱镜上构成样品室,所述入射区中设有用于安装光源的光源支架,所述光源支架可绕棱镜转动,所述光源支架可绕棱镜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棱镜的轴线重合,所述光源支架通过连接臂与转轴固接。
其中,所述用于度量光源转动角度的装置包括量角尺,所述量角尺设于外壳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侧壁有圆弧形滑槽,所述光源支架安装在外壳上并可沿圆弧形滑槽移动,所述圆弧形滑槽的圆心在棱镜的轴线上,所述光源支架至少有一端伸出圆弧形滑槽外露于外壳。
或者,所述用于度量光源转动角度的装置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角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联接。
所述转轴可由电机驱动也可人手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临界角选取按钮,所述临界角选取按钮与处理器电联接。
其中所述感光元器件包括硅光电池、光电开关或光传感器。
上述宝石折射仪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安装在光源支架上并朝向棱镜。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激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源为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测得光线入射到宝石上时的临界角,通过双折射率公式可计算出宝石的折射率,适用于单折射率宝石也适用于双折射率宝石;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角度传感器、显示器和处理器等原件,能够自动计算并显示出宝石的双折射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光线发生双折射现象的示意图;
图2是全内反射的原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光源的轨迹图;
图7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光源支架封装在外壳1中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中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6中宝石安装在棱镜上时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遮光罩、3-棱镜、4-感光元器件、5-处理器、6-挡光板、7-光源、8-宝石、9-电源、10-电源插头、11-圆弧形滑槽、12-光源支架、13-转动转轴、14-连接臂、15-量角尺、16-角度传感器、17-显示器、18-开关、19-临界角选取按钮、2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6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列车座椅靠背的同步复位解锁结构
- 下一篇:自动伸缩式移动站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