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5198.2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6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曹利娜;王德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动力 电芯极耳虚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作为用于解决现有汽车使用化石燃料汽油车、柴油车等造成大气污染问题而提出的方案,常用的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需要运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动力电池因此而备受关注。
多个电池组件进行电连接而成的大中型电池模块具有高输出、大容量等特点可以满足汽车等大中型设备的需求。大中型电池模块尽可能制造成体积小质量轻的模块,保证能够以较高的集成度来堆积,相比于容量较轻的方形电池、袋型电池等,大中型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件制造和组装时,常常会因机器卷绕电池组件产生的位移误差而导致卷绕时电池极耳发生偏离、错位,进而导致卷芯极耳焊接时容易发生虚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包括电芯元件和设置于电芯元件一侧的极耳,所述极耳通过打孔装置切设有极耳孔,所述极耳孔内通过穿线机装有固设于极耳上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为实现相邻极耳电导通的金属箔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箔片为带状的铜箔或铝箔制成的U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芯元件的打孔载台和位于极耳上方的打孔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线机包括设有压脚装置的固定载台、对准极耳孔的机针杆和设置于机针杆一侧的定线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打孔装置对极耳进行激光打孔,有效避免了打孔过程中金属碎屑的产生,防止了金属碎屑混在各电芯组件之间造成动力电池内部短路,消除了动力电池内部短路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将带状的铜箔或铝箔穿入极耳孔并制成固定在极耳上的U型结构,保证了各电芯组件之间的充分接触,避免了电芯组件在焊接过程中发生虚焊造成动力电池性能下降或无法使用,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制造合格率和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打孔时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组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金属箔片时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芯组件装有金属片时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片结构图。
图中:1-电芯组件、11-电芯元件、12-极耳、2-极耳孔、3-打孔装置、31-打孔载台、32-打孔部、4-穿线机、41-固定载台、42-机针杆、43-定线环、5-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解决动力电芯极耳虚焊的装置,包括电芯元件11和设置于电芯元件11一侧的极耳12,所述极耳12通过打孔装置3切设有极耳孔2,所述打孔装置3对极耳12采用激光打孔,所述打孔装置3包括用于放置电芯元件11的打孔载台31和位于极耳12上方的打孔部32,所述极耳孔2内通过穿线机4装有固设于极耳12上的金属片5,所述穿线机4包括设有压脚装置的固定载台41、对准极耳孔2的机针杆42和设置于机针杆42一侧的定线环43,所述金属片5为实现相邻极耳12电导通的金属箔片,所述金属箔片为带状的铜箔或铝箔制成的U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5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新动力盖板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