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左心耳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6214.1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9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丘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刘静静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部 锚定部 左心耳封堵器 本实用新型 穿插连接 连接方式 左心耳口 支撑杆 封堵 上轴 延缓 改进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左心耳封堵器,包括密封部和包括有多根支撑杆的锚定部,密封部和锚定部分别具有连接部,密封部和锚定部这两者的连接部相互穿插连接。本实用新型左心耳封堵器,改进了密封部与锚定部的连接方式,可缩短密封部与锚定部的整体间距,可避免和延缓左心耳封堵器整体上轴向变长,进一步保证密封部贴附和封堵左心耳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封堵左心耳的介入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左心耳收缩力下降,再加上左心耳自身的形态特点及其内的肌小梁凸凹不平,使得左心耳内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促使血栓形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血栓脱落后会通过主动脉血管进入脑部动脉血管形成脑栓塞即脑卒中。
针对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临床上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即抗凝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经皮左心耳封堵治疗。抗凝药物治疗是指通过服用抗凝药物来抑制血液凝固,以降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概率。临床试验表明抗凝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概率,但是抗凝药物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出血并发症,并且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情况。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或者缝合左心耳,但是外科手术创伤大,一般是在行瓣膜置换或者冠状动脉搭桥等其他手术时完成,患者一般难以接受单纯的左心耳外科手术,特别是高龄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治疗是指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利用一直径较小的输送鞘管,将一左心耳封堵器输送到位于心脏右心房的左心耳并释放。左心耳封堵器可将左心耳的开口位置封堵,心房内血流不能进入左心耳,因此不能形成血栓,从而达到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目的。从2001年开始,经皮左心耳封堵治疗开始投入使用,先后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从结构上分,目前市场上左心耳封堵器主要分两种类型:塞子结构和双盘结构。双盘结构的左心耳封堵器,通常是由一个密封部和一个锚定部组成,释放后密封部封堵左心耳开口位置,锚定部释放在左心耳内部且带有倒刺,起到固定密封部的作用。释放后左心耳封堵器的密封部要紧密贴合在左心耳开口位置,将左心耳口部封堵。如果密封部不能与左心耳口紧密贴合,可能造成密封部悬挂在左心房内,不能有效起到左心耳口部封堵的效果,且可能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造成密封部不能有效的贴附在左心耳口位置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密封部和锚定部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关,即:锚定部与密封部之间不能紧凑的连接在一起,产品的整体长度较长,释放后锚定部被径向压缩,进一步增加产品释放后的整体长度,同时可造成密封部与锚定部轴向距离加大,密封部释放后不能有效的贴附在左心耳口部,造成残余分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左心耳封堵器,改进了密封部与锚定部的连接方式,可缩短密封部与锚定部的整体间距,可避免和延缓左心耳封堵器整体上轴向变长,进一步保证密封部贴附和封堵左心耳口。
一种左心耳封堵器,包括密封部和包括有多根支撑杆的锚定部,密封部和锚定部分别具有连接部,密封部和锚定部这两者的连接部相互穿插连接。
现有技术中,密封部和锚定部两者的连接部一般是相互对正,若直接连接则端面直接相抵,当然也可以采用过渡的连接件,这种结构会导致封堵器在整体上轴向长度过长,不利于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密封部与锚定部的连接部相互穿插、即错位布置,可在密封部和锚定部相向凑近的过程中避免空间干涉,大幅度的降低密封部和锚定部间距,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密封部和锚定部与各自的连接部之间为一体结构,或相互固定的分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诺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6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