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9120.1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高福强;李景超;陈喜亮;齐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密封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轧硅钢生产线中,二十辊轧机使用背衬轴承作为支撑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背衬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骨架密封性能不佳,会造成背衬轴承润滑不良,导致轴承产生剥落、掉肉、抱死等缺陷,造成机组长时间停机。因此,离线检测背衬轴承的密封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单纯通过目测和操作人员的经验判断密封性,缺少可靠的密封性能检测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操作粗糙,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密封夹具、气体流量调节结构以及气压测量结构;所述密封夹具上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体流量调节结构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所述气压测量结构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所述密封夹具上开设用于密封背衬轴承的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上设置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夹具包括:第一密封盖以及第二密封盖;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盖上;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盖或者所述第二密封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盖间设置拉紧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拉紧连杆包括:螺栓杆以及紧固螺母;所述螺栓杆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盖间,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盖和所述第二密封盖上设置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流量调节结构包括:气压调节单元、第一气流管路以及第一气压测量仪表;所述第一气流管路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第二端设置与气源相连的接口;所述气压调节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气压测量仪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流量调节结构还包括:气体缓冲罐;所述气体缓冲罐连接在所述第一气流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调节单元包括:气动三联件;所述气动三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测量结构包括:第二气压测量仪表;所述第二气压测量仪表与所述出气口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密封夹具作为封堵结构,测量时夹盖在背衬轴承两端,形成密闭腔体;通过气体流量调节结构,向密闭腔体内输入气压可调的气流;并进一步,通过气压测量结构连接出气口,实现密闭腔体的气压值,从而判断背衬轴承的密封性能;从而避免由于密封性能的缺陷导致的生产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压流量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压测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操作粗糙,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一种背衬轴承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密封夹具、气体流量调节结构以及气压测量结构。
所述密封夹具上开设进气口5和出气口6,所述气体流量调节结构与所述进气口5相连,所述气压测量结构与所述出气口6相连;所述密封夹具上开设用于密封背衬轴承1的凸缘。
一般来说,所述凸缘用于嵌于所述背衬轴承1内,抵靠在其侧壁上,实现稳定密封和夹具固定。
为了增强夹具的密封性能,所述凸缘上设置密封圈。
参见图1,所述密封夹具包括:第一密封盖2以及第二密封盖3;所述进气口5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盖2上;所述出气口6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盖2或者所述第二密封盖3上。
使用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盖2和所述第二密封盖3封盖在背衬轴承两端,形成一个检测用的密封腔体。
本实施例中,通过气体流量调节结构向所述密封腔体内输入可调压的气流,然后通过气压测量结构侧密封腔体内的气压,从而实现密封性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91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