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5527.7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7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飞;刘刚;刘宝元;王大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王喆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头 多土环 土壤 渗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渗透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水入渗是水渗入土壤的物理现象,以单位时间入渗的水深表示,即入渗强度或入渗率,或以历时入渗累积曲线表示。土壤水入渗与降水、灌溉水进入土壤及其在土壤中的储存有密切关系。入渗率低的情况下,渗入土壤的水分低,会产生滞水内涝;或来不及入渗的水沿地表流走,并带走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入渗率过高时,不利于土壤持水,还会对一些水利设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农田灌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观测都需要关注土壤水入渗问题。
目前,野外实地测量土壤水入渗的方法很多,如单环入渗仪、双环入渗仪、张力入渗仪等,都是在一定的水头驱动下,测定土壤在饱和情况下的导水能力。室内测定土壤入渗常采用环刀法,使用环刀采集原状土柱,给原状土柱一个恒定的水头,观测其渗透速率。该方法比较简易,但一般需要开展多个重复。同时照顾多个环刀,费时费力。采用人工供水的方法,需要不断的加水,经常顾此失彼,耽误实验记录,实验误差变大,且不能同时对不同土壤柱分别进行渗透率的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同时对相同或不同土壤柱分别进行渗透率的检测,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实验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同时对相同或不同土壤柱分别进行渗透率的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检测装置,所述土壤渗透检测装置包括:
供水瓶;与所述供水瓶连通设置的供水横管;连接于所述供水横管上的若干出水分管;位于各出水分管下方用于容纳待测土壤的环刀;位于各环刀下方的烧杯;及若干与各烧杯对应的用于检测待测土壤渗透率的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土壤渗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供水瓶与供水横管之间的缓冲瓶,该缓冲瓶与供水瓶和供水横管之间分别通过软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土壤渗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环刀底部的漏斗。
优选地,所述土壤渗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软管与所述供水瓶连通设置的供水泵。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重力感应计时器或红外感应计时器。更优选地,当所述检测装置为重力感应计数器时,所述重力感应计时器的感应器为圆网感应器,网孔直径略小于出水分管水滴直径,计时器固定于圆网侧面。所述重力感应计时器也可以位于烧杯底部,感应烧杯重量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速率测量装置。实施时,能够同时给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待测土柱持续稳定供水,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实验准确率。在水的表面张力和虹吸作用下,缓冲瓶能够供水横管提供一个较大水头,使得供水横管能迅速充满水,各出水分管几乎能够同时产生连续水流,从而保证了连续供水,然后在供水瓶的水头控制下,为各个待测土柱提供相同水头的稳定水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土壤渗透观测实验的工作效率;使用检测渗出水量变化的方法,可以定时的判定渗出水量,计算各土壤的渗透速率。减少了人为记录的工作量,实现了半自动化的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放了劳动力,并提高了观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一种定水头多土环土壤渗透检测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供水瓶,2-进水口,3-出气口,4-出水口,5-缓冲瓶,6-进水口,7-出水口,8-水瓶支架,9-供水横管,91-供水支管,11-环刀支架,12-立柱,13-漏斗,14-环刀,15-烧杯托盘,16-烧杯,17-供水泵,18-通气口,19-21软管,22-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5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