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5096.4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9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思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94 | 代理人: | 陈益思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锂离子电池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但目前市场的电池顶盖,当电池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电芯积蓄的电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且普通材质的电阻在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是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通过设置陶瓷颗粒作为连接电阻,陶瓷耐温高,有效保证了电阻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有利于电芯缓慢放电,使电芯的荷电状态降低,提高了电池安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的中心处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顶盖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与顶盖片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正极柱与顶盖片之间连接有正极电阻片,顶盖片上设置有翻转片,所述翻转片翻转后与所述负极柱形成导电连接。
在上述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中,所述正极电阻片的上方设有正极铆接块,所述负极柱的上端贯穿顶盖片连接有负极上塑胶和负极铆接块,所述负极上塑胶位于负极铆接块和顶盖片之间,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下端与顶盖片间设有正极下塑胶和负极下塑胶。
在上述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所述正极电阻片的上下两面印刷有金属层,上、下金属层电连通,且上、下金属层之间的电阻值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30mΩ~200mΩ。
在上述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中,所述负极柱通过正极电阻片电性连接翻转片;所述正极电阻片的阻值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30mΩ~200m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的中心处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顶盖片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与顶盖片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正极柱与顶盖片之间连接有正极电阻片,顶盖片上设置有翻转片,所述翻转片翻转后与所述负极柱形成导电连接。上、下金属层电连通,正极电阻片的电阻值为30mohm~200mohm,负极柱通过负极柱通过正极电阻片电性连接翻转片,正极电阻片可采用陶瓷电阻片,陶瓷耐温高,有效保证了电阻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有利于电芯缓慢放电,使电芯的荷电状态降低,提高了电池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顶盖片;2-防爆阀;3-防爆阀保护片;4-正极柱;5-负极柱;6-密封圈;7-正极电阻片;8-正极铆接块;9-负极上塑胶;10-负极铆接块;11-陶瓷颗粒;12-翻转片;13-正极下塑胶;14-负极下塑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计一种带电阻的锂离子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1,所述顶盖片1的中心处设置有防爆阀2,所述顶盖片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正极柱4和负极柱5,所述正极柱4和负极柱5与顶盖片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6,正极柱4与顶盖片1之间连接有正极电阻片7,正极电阻片7可采用陶瓷电阻片,在顶盖片1上设置有翻转片12,所述翻转片12翻转后与所述负极柱5形成导电连接。
正极电阻片7的上方设有正极铆接块8,所述负极柱5的上端贯穿顶盖片1连接有负极上塑胶9和负极铆接块10,所述负极上塑胶9位于负极铆接块10和顶盖片1之间,所述正极柱4和负极柱5的下端与顶盖片1间设有正极下塑胶13和负极下塑胶14。
所述正极电阻片7的上、下两面印刷有金属层,上、下金属层电连通,且上、下金属层之间的电阻值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30mΩ~200m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思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思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5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