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钢用稳定型转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4639.0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4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稳定 转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炼钢用稳定型转炉。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炉的一种,其炉体可转动,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是最重要的炼钢设备,也可用于铜、镍冶炼,转炉按炉衬的耐火材料性质分为碱性(用镁砂或白云石为内衬)和酸性(用硅质材料为内衬)转炉,但是一般的转炉在固定的过程中较为简单,从而大大的降低转炉的稳定性,还有些转炉的炉身和炉底固定时较为繁琐,拆卸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给人们的拆卸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有些转炉的冷处理效果较低,而且没有对转炉设置防护的措施,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转炉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钢用稳定型转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炼钢用稳定型转炉,包括固定块、托圈、炉身、紧固板和防护壳体,所述炉身的外壁上设有托圈,托圈两端的外侧壁上对称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铰接有旋转座,且旋转轴远离托圈的一端贯穿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托圈两侧的炉身表面对称安装有立柱,立柱的表面铰接有旋转扣,所述旋转扣两侧的炉身表面对称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位置处的托圈表面设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的两端活动安装有螺柱,且螺柱的底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炉身的底端固定有炉帽,炉帽的顶端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渗透板,渗透板的顶端设有制冷壳体,且制冷壳体的底端与渗透板连通,所述炉身的底端设有炉底,炉底与炉身相接触位置处设有紧固圈,所述炉底两端的外表面对称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之间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远离旋转轴一端的中心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置处的紧固圈侧壁上设有弹簧卡槽,且复位弹簧远离定位板的一端位于弹簧卡槽的内部,复位弹簧两侧的定位板外壁上对称设有螺栓,螺栓位置处的紧固圈表面设有螺柱孔,且螺栓的底端位于螺柱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旋转座一侧的旋转轴上方活动安装有防脱板。
优选的,所述旋转扣远离立柱一端的炉身表面设有扣孔,且扣孔与立柱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炉帽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托圈下方的炉身侧壁上设有三个防护壳体,且相邻防护壳体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
优选的,所述渗透板的表面设有等间距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托圈两侧的炉身表面安装立柱,立柱的表面铰接旋转扣,并通过在旋转扣两侧的炉身表面设螺纹孔,螺纹孔位置处的托圈表面设紧固板,紧固板的两端活动安装螺柱,实现了转炉旋转过程时的紧固作用,从而提高了转炉的稳定性,通过在炉底与炉身相接触位置处设紧固圈,炉底两端外表面安装的固定板之间铰接旋转轴,旋转轴表面定位板的一端安装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置处的紧固圈侧壁上设弹簧卡槽,并通过在复位弹簧两侧的定位板外壁上设螺栓,螺栓位置处的紧固圈表面设螺柱孔,提高了炉身与炉底接触的紧固程度,提高了拆卸时的便利程度,同时通过在炉身的底端固定炉帽,炉帽的顶端设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渗透板,渗透板的顶端设制冷壳体,并通过在,托圈下方的炉身侧壁上设防护壳体,提高了转炉降温时的速度,提高了转炉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转炉的稳定性,增加了拆卸时的便利程度,而且提高了转炉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底与紧固圈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炉帽俯视图。
图中:1-固定块;2-支撑架;3-炉底;4-旋转座;5-旋转轴;6-防脱板;7-托圈;8-炉身;9-炉帽;10-扣孔;11-渗透板;12-圆形凹槽;13-进料口;14-制冷壳体;15-旋转扣;16-立柱;17-螺柱;18-紧固板;19-螺纹孔;20-防护壳体;21-固定板;22-紧固圈;23-旋转轴;24-定位板;25-螺栓;26-螺柱孔;27-弹簧卡槽;2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4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炼钢转炉
- 下一篇:一种蠕化包芯线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