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菌抗静电蕾丝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7134.1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2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小华 |
主分类号: | D04C1/02 | 分类号: | D04C1/02;D04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7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蕾丝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抗静电蕾丝面料。
背景技术
蕾丝,作为具有特殊的镂空花纹的纺织品,它最早出现于15世纪末,作为服装的装饰性辅料发展到洛可可时代,俨然成为了带有浪漫,神秘,性感,娇柔等符号色彩的装饰。
到了现代,成衣设计师不断挖掘蕾丝的应用空间,运用科技手段对蕾丝的工艺,材质,图案,色彩进行创新型设计,使蕾丝在兼具服用功能性和艺术审美性双重内涵的现代成衣设计中已不仅充当装饰辅料的角色,而且作为面料大面积应用。
但是现阶段国内外对蕾丝面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花纹效果,对于其功能性的研究非常少,即使有也主要是通过后整理实现的,存在影响服用效果、功能性不持久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蕾丝功能性面料服用效果差、功能不持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菌抗静电蕾丝面料,包括编织部和镂空部,所述编织部包括地组织和设置在所述地组织两侧的压花组织,所述压花组织使用的压纱纱线含有粘胶纤维,所述地组织使用的纤维表面涂覆有一层银离子。
进一步,所述地组织为编链组织,材质为涤纶纤维。
进一步,所述涤纶纤维为异形纤维。
进一步,所述涤纶纤维为十字中空纤维。
进一步,所述涤纶纤维的长度为51~78mm,细度为1~2dtex。
进一步,所述粘胶纤维的长度为38~51mm,细度为2~6dtex。
进一步,所述压纱纱线为莫代尔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纱线细度为60~100支。
进一步,所述压纱纱线为含有粘胶纤维的赛络纺纱线。
进一步,所述压纱纱线中含有石墨烯粉末,所述石墨烯粉末均匀分布在所述压纱线纤维内部。
进一步,所述单个编织部的形状为椭圆形。
进一步,相邻两个椭圆形编织部椭圆长半径的夹角为60°。
进一步,所述压花组织外侧还设有一层非织造织物,所述非织造织物为针刺涤纶面料。
进一步,所述编织部的厚度不超过2mm。
进一步,所述编织部与镂空部的面积之比为1:(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粘胶纤维,并在地组织纤维表面涂覆一层银离子,能有效利用粘胶纤维的吸湿性、银离子的导电性和抑菌性能,使蕾丝面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抑菌性能。
此外,由于银离子涂覆在中间层地组织上,使其不容易因摩擦而脱离,具有持续抑菌和抗静电效果,而且粘胶纤维配合银离子,使银离子处于较适宜的湿度环境下,从而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抑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正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侧面剖视图;
图中:1、编织部;2、镂空部;3、地组织;4、压花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正面结构图和侧面剖视图,包括编织部1和镂空部2,所述编织部1包括地组织3和设置在所述地组织两侧的压花组织4,所述压花组织4使用的压纱纱线含有粘胶纤维,所述地组织使用的纤维表面涂覆有一层银离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地组织为编链组织,材质为涤纶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涤纶纤维为异形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涤纶纤维为十字中空纤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涤纶纤维的长度为51~78mm,细度为1~2dtex。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粘胶纤维的长度为38~51mm,细度为2~6dtex。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纱纱线为莫代尔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纱线细度为60~100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纱纱线为含有粘胶纤维的赛络纺纱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纱纱线中含有石墨烯粉末,所述石墨烯粉末均匀分布在所述压纱线纤维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编织部1的厚度不超过2m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编织部1与镂空部2的面积之比为1:(1~2)。
通过使用粘胶纤维,并在地组织纤维表面涂覆一层银离子,能有效利用粘胶纤维的吸湿性、银离子的导电性和抑菌性能,使蕾丝面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抑菌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小华,未经郑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7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轧H型钢弯曲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离心纺丝法连续制备纤维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