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子节气门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2413.9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9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26 | 分类号: | G01D11/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子 节气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节气门传感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子节气门传感器。
背景技术
电子节气门传感器主要包括塑胶板和设置在塑胶板上的金属片,金属片主要分为上下两层。
电子节气门传感器的制造包括注塑、冲压、塑胶热熔和再次注塑等工序。现有的电子节气门传感器的金属片的一端是通过嵌入塑胶板上的卡槽实现与塑胶板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金属片与塑胶板的连接处具有缝隙,在再次注塑后,会导致最终产品气密泄露不合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节气门传感器,解决现有传感器的金属片与塑胶板的连接处具有缝隙,导致最终产品气密泄露不合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电子节气门传感器,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金属片,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金属片的一端嵌入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金属片的一端嵌入凹槽内,所述凹槽内浇灌有密封胶。
在现有技术中,金属片的一端直接嵌入连接部上,这样导致金属片与连接部上的嵌入处(卡槽)有缝隙,产品在再次注塑后,会导致最终产品气密泄露不合格。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部的上端面设置凹槽,在凹槽内浇灌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的设置完密封金属片与连接部之间的缝隙,完全杜绝金属片两端气体连接,产品再次注塑时,有效阻断内外气密泄露,保证最终产品良好气密性。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传感器的金属片与塑胶板的连接处具有缝隙,导致最终产品气密泄露不合格的问题。
进一步地,密封胶为环氧密封胶。
进一步地,凹槽的深度为连接部厚度的1/4-1/3。
凹槽的深度过深易导致连接部的厚度较薄,影响稳定性,凹槽的深度过钱,则密封胶的浇灌厚度较薄,易导致密封性不好。
进一步地,凹槽的内壁为螺纹面。
螺纹面有利于填充密封胶,使密封胶牢固贴于凹槽的内壁。
进一步地,密封胶的厚度为凹槽深度的3/4。
为了避免在浇灌时密封胶溢出,密封胶不宜设置过满。
进一步地,连接部的一端与绝缘板的一端为断开结构。
所述断开结构具体是指连接部的一端与绝缘板的一端没有设置连接件,再次注塑时减少绝缘板流动阻力,增加金属片两端不串气、不泄露效果。
进一步地,述绝缘板采用塑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部的上端面设置凹槽,在凹槽内浇灌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的设置完密封金属片与连接部之间的缝隙,完全杜绝金属片两端气体连接,产品再次注塑时,有效阻断内外气密泄露,保证最终产品良好气密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子节气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子节气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绝缘板,2-金属片,3-连接部,4-连接板,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子节气门传感器,包括绝缘板1,所述绝缘板1采用塑胶制成,所述绝缘板1上设置有金属片2,所述绝缘板1上设置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金属片2的一端嵌入连接部3上的卡槽内,所述连接部3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31,所述金属片2的一端嵌入凹槽31内,所述凹槽31内浇灌有环氧密封胶。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凹槽31的深度为连接部3厚度的1/4-1/3;所述凹槽31的内壁为螺纹面;所述密封胶的厚度为凹槽31深度的3/4。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与绝缘板1的一端为断开结构。
具体地,由图2所示,在现有的传感器中,连接部3的一端与绝缘板1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连接,而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连接板4,即连接部3的一端与绝缘板1的一端为断开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2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检测设备
- 下一篇:变速箱内置电机旋变标定测试装置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