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极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0675.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程三岗;陈枫;李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复***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锂离子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涉及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极极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极片的集流体两侧涂覆的电极活性材料均是满布的,即两侧均涂满了电极活性物质,而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处于卷绕弯曲段的电极极片两侧的活性物质容易发生剥落或脱离,进而容易引起电池短路,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极极片,所述方形锂离子电极极片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极片包括电极集流体以及涂覆在所述电极集流体两侧的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所述电极极片呈长带状结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包括封闭薄膜区和设置封闭薄膜区之间的开口区,所述封闭薄膜区和开口区是间隔分开交替设置的,所述开口区对应的是当电极极片卷绕时的弯曲段,所述封闭薄膜区对应的是平滑段,所述电极极片还包括设置在起始端的电极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极片可以是正极电极极片,也可以是负极电极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的封闭薄膜区的宽度从起始端到末端是逐渐增大的。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的开口区的宽度从起始端到末端是逐渐增大的。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区的宽度大于相应的封闭薄膜区宽度的5%而小于相应的封闭薄膜区宽度的20%。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极片通过将集流体两侧电极活性物质设置成封闭区域与开口区间隔交替布置的形式,将开口区设置在所述弯曲段,降低了电极活性物质在弯曲段发生剥离和脱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值得推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形锂离子电池电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形锂离子电池电极极片的卷绕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电极极片,110-电极集流体,111-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112-薄膜封闭区,113-开口区,114-电极极片起始端,115-电极极片末端,116-电极端子,117-平滑段,118-弯曲段,L-薄膜封闭区宽度,M-开口区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极极片,所述电极极片101包括电极集流体110以及涂覆在所述电极集流体110两侧的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111,所述电极极片101呈长带状结构,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111包括封闭薄膜区112和设置封闭薄膜区112之间的开口区113,所述封闭薄膜区112和开口区113是间隔分开交替设置的,所述开口区113对应的是当电极极片101卷绕时的弯曲段118,所述封闭薄膜区112对应的是平滑段117,所述电极极片101还包括设置在起始端114的电极端子116。
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极极片101可以是正极电极极片,也可以是负极电极极片。
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111的封闭薄膜区112的宽度L从起始端114到末端115是逐渐增大的。
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极活性物质薄膜层111的开口区113的宽度M从起始端114到末端115是逐渐增大的。
优选的,所述开口区113的宽度M大于相应的封闭薄膜区宽度L的5%而小于相应的封闭薄膜区宽度L的2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未经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0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注液设备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复合负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