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变压器的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9190.0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健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32;H01F27/29;H01F19/0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陈强 |
地址: | 21442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变压器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线圈。
背景技术
变压器缠绕线圈时,因为线圈与线圈之间往往有安全要求、成本限制和多个输出线圈等,很多情况下各线圈分开绕制,因此,漏磁是不可避免的。而线圈匝数越多,初级与次级间隔越大,窗口宽度越窄,漏感越大,因此匝数、结构、安放位置和磁芯结构对漏磁有重要影响。
目前变压器双线并绕的方式可以保证线圈具有良好的磁耦合,相比较传统的主、副绕组层间绝缘的方式,双线并绕虽然无法消除全部漏感,但可以大大减小漏感,提高变压器的性能。
然而目前变压器在绕组绕制时需要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添加绝缘层,将绕组的层间隔开来加强绝缘,并且还需要用多股丝包线来绕制线圈,在线圈出线侧还需设置绝缘套管,这样便导致绕线过程复杂,效率不高,并且会导致变压器的磁耦合强度降低,电压传输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免去层间绝缘处理,绕线方便,美化线圈外观,提高变压器的磁耦合强度和电压传输效率的高频变压器的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线圈,它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由中间的绕线筒和两头的抽头夹座组成,所述绕线筒的外侧缠绕有铜线,铜线的两端为抽头,抽头夹在抽头夹座上,铜线缠绕在绕线筒上后形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采用双线并绕的方式缠绕在绕线筒上,此外每根铜线的外部均包覆有绝缘带,并且绝缘带斜向缠绕在铜线的外部,将铜线完全包覆,仅将抽头漏出,从而将铜线表面缠绕形成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高频变压器的线圈简化了绕线工艺,免去层间绝缘处理,降低了劳动成本,并且使线圈绕线方便,美化了线圈外观,提高变压器的磁耦合强度和电压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频变压器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铜线的放大图。
其中:线圈骨架1、绕线筒1.1、抽头夹座1.2、铜线2、抽头3、绝缘带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线圈,它包括线圈骨架1,所述线圈骨架1由中间的绕线筒1.1和两头的抽头夹座1.2组成,所述绕线筒1.1的外侧缠绕有铜线2,铜线2的两端为抽头3,抽头3夹在抽头夹座1.2上,铜线2缠绕在绕线筒1.1上后形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采用双线并绕的方式缠绕在绕线筒1.1上,此外每根铜线2的外部均包覆有绝缘带4,并且绝缘带4斜向缠绕在铜线2的外部,将铜线2完全包覆,仅将抽头3漏出,从而将铜线2表面缠绕形成绝缘层,这样便避免去了层间绝缘、和匝间绝缘处理,简化了线圈的绕线工艺,并且绕线方便,美化线圈外观,提高了变压器的磁耦合强度和电压传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健,未经吴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9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Q型高频变压器骨架
- 下一篇:一种带有线圈固定装置的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