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状旁腺的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8019.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7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廖洪恩;朱明宇;廖筑秀;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状旁腺 自体荧光 甲状腺 信号处理组件 供电电源 本实用新型 激发 第一开关 识别装置 光纤杆 探头端 感兴趣区域 闭合 安全保障 收集器件 数据存储 提示器件 依次连接 触发 断开 医生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状旁腺的识别装置;装置包括:供电电源、依次连接的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光纤杆、近红外自体荧光收集器件、信号处理组件及提示器件;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与供电电源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信号处理组件与供电电源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该信号处理组件进行数据存储的第二开关;光纤杆的远离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的一端为探头端;在进行甲状旁腺识别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的断开及闭合,以及触发第二开关,并将探头端靠近医生感兴趣区域激发、收集并分析近红外自体荧光,对甲状旁腺进行识别。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且快速地识别出甲状腺周围的甲状旁腺,提高了甲状腺相关手术的效率,并为甲状腺相关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组织性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状旁腺的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一直是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甲状旁腺负责调控人体的血钙水平,对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体有4个甲状旁腺分布在甲状腺周围,这些甲状旁腺体积很小,尤其是其解剖位置并不固定,且与周围的淋巴结等组织非常相似,导致医生辨别困难。如果医生在术中误切除甲状旁腺或损害甲状旁腺血运,那么患者术后将遭遇严重且不可逆的低血钙症,导致手脚麻木、四肢抽搐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甲状旁腺的术中识别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医生密切关注的。
目前,甲状旁腺的识别主要依靠有经验的医生肉眼识别。在手术中,医生佩戴放大镜观察手术区域,寻找疑似甲状旁腺的组织。医生观察判断的方式会带来极大的主观误差,尤其对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医生仍旧不能断定组织的性质,这时会采取部分切除感兴趣组织,并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方式,确认该部位是否为甲状旁腺,再继续进行后续操作。而术中冰冻病理不仅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且至少需要花费30分钟时间,严重影响手术进程和效率,增加医生和患者的负担。使用染色剂如亚甲蓝、纳米碳等对淋巴结等组织染色也是近期应用到临床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一项新技术,这种染色技术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对比度,但并非特异性染色剂,仍然会存在错误判断的风险。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时在体检测且具有高对比度的甲状旁腺识别装置,以改善目前的手术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甲状旁腺的识别装置;能够有效且快速地识别出甲状腺周围的甲状旁腺,提高了甲状腺相关手术的效率,并为甲状腺相关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甲状旁腺的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供电电源、依次连接的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光纤杆、近红外自体荧光收集器件、信号处理组件及提示器件;
所述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与供电电源之间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信号处理组件与供电电源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该信号处理组件进行数据存储的第二开关;
所述光纤杆的远离所述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的一端为探头端;
在进行甲状旁腺识别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断开及闭合,以及触发所述第二开关,并将所述探头端靠近医生感兴趣区域,所述探头端将接收到的近红外自体荧光发送至所述近红外自体荧光收集器件,所述近红外自体荧光收集器件将滤光聚焦后的近红外自体荧光传输至信号处理组件,使得所述信号处理组件记录每次的自体荧光强度数据并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所述提示器件给出对应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杆包括:空心杆、同轴设置在所述空心杆内的激发光纤和收集光纤;
所述激发光纤与所述近红外自体荧光激发器件连接,且所述收集光纤与所述近红外自体荧光收集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8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组织分子成像装置
- 下一篇:睡眠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