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瞬变电磁线框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7695.3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康;王文军;周鹏;刘艳俊;房瑞鹏;薛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14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磁线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超前物探控制装置,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瞬变电磁线框支架。
背景技术
矿井超前物探准确率低的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物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困扰着矿井单位开展物探的积极性,目前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主要用来探测巷道前方、两帮及回采工作面内部一定范围内(60~100m)各种富含水体,如老窑水、构造水,含水层水等。瞬变电磁探测成果准确率高低受仪器自身技术、井下探测环境、电磁信号干扰等客观因素影响,由于在井下施工过程中未能精确把控探测各项具体参数,尤其是瞬变电磁角度准确布设的主观因素造成的探测成果不准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将瞬变电磁探测过程中发射、接收线框布设角度精确把控;如何将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时的施工线框角度量化,操作标准化,组装便携化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物探在矿井工作中一直是与地质密不可分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地质工作的特点是搜集资料和分析预测,其很难做到量化,且没有标准的参数可言,可能、预计、大约、大概等术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矿井物探工作的思路。
目前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施工过程中角度布设同样存在不严谨、不准确、现场随意给定的现象,各仪器厂家未将瞬变电磁仪发射、接收线框架统一和规范,以及大多数厂家生产的线圈架存在零散件多、组装繁琐、多人操作、容易损坏和无法准确控制布设角度的问题,从而造成井下开展瞬变电磁过程中工作时间长,效率低及探测成果不准确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存在探测效率低下且探测成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瞬变电磁线框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便携式瞬变电磁线框支架,包括半圆状角度盘,半圆状角度盘的圆心固定有与其垂直的中心轴,中心轴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操作杆,操作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线框中心块,且操作杆与线框中心块端面中心螺纹连接,线框中心块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四根螺纹杆,每根螺纹杆上均拧有与其一端螺纹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线框卡块,线框卡块外侧的直角面上开有线框槽口,每根支撑杆是由两根支撑套管组成的,位于外侧的支撑套管内侧壁开有若干轴向设置的通槽,且位于外侧的支撑套管内端拧有锁紧螺母。
进行探测作业时,将仪器线框套在线框卡块的线框槽口内,松开锁紧螺母,调节支撑杆的长度至仪器线框完全被撑起后,拧死锁紧螺母,此时手持操作杆在半圆状角度盘的各个角度进行旋转,精确把控探测各项的具体参数,克服了现有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存在探测效率低下且探测成果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通过井下瞬变电磁布设角度的精准化,确保前方异常区的位置更为准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探测的准确度,进而达到精确物探的效果,而且简化便携化部件组装,提高了井下的施工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半圆状角度盘,2-中心轴,3-操作杆,4-线框中心块,5-螺纹杆,6-支撑杆,7-线框卡块,8-线框槽口,9-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便携式瞬变电磁线框支架,包括半圆状角度盘1,半圆状角度盘1的圆心固定有与其垂直的中心轴2,中心轴2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操作杆3,操作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线框中心块4,且操作杆3与线框中心块4端面中心螺纹连接,线框中心块4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四根螺纹杆5,每根螺纹杆5上均拧有与其一端螺纹连接的支撑杆6,支撑杆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线框卡块7,线框卡块7外侧的直角面上开有线框槽口8,每根支撑杆5是由两根支撑套管组成的,位于外侧的支撑套管内侧壁开有若干轴向设置的通槽,且位于外侧的支撑套管内端拧有锁紧螺母9。
具体实施过程中,便携式瞬变电磁线框支架的各部件均有非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保证了探测的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7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