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间盘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6689.6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邹秋爽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板 椎间盘假体 椎体 髓核 本实用新型 通孔结构 上表面 下表面 贯通 摩擦损耗 有效地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椎体和第二椎体之间,椎间盘假体包括:第一终板,与第一椎体相连接;第二终板,与第二椎体相连接;髓核,设置在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之间,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与髓核相配合以完成椎间盘假体的活动,其中,第一终板上设置有贯通第一终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结构,和/或,第二终板上设置有贯通第二终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椎间盘假体的终板和髓核之间摩擦损耗严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植入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 TDR)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它不仅切除了病变椎间盘,而且同时恢复了该节段椎体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理论上可避免脊柱融合术加速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发生。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等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人工椎间盘的研制与应用,其目的在于,既可达到人体椎间盘切除减压和固定融合的效果,又能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同时保持脊柱的生理活动范围。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常见病。据悉,目前我国颈椎病患者已达到近2亿,而且患者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与应用最初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研制则从8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仅有为数不多的假体被认可进入临床。我国从2003年底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多年来采用的都是进口产品,目前我国人工颈椎间盘市场上的产品全依赖进口,产地为瑞士、德国和美国。
目前市场上采用钴铬钼材料制成人工椎间盘,终板和髓核之间的摩擦容易导致终板和髓核严重磨损,影响人工椎间盘的使用寿命,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椎间盘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椎间盘假体的终板和髓核之间摩擦损耗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椎体和第二椎体之间,椎间盘假体包括:第一终板,与第一椎体相连接;第二终板,与第二椎体相连接;髓核,设置在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之间,第一终板和第二终板与髓核相配合以完成椎间盘假体的活动,其中,第一终板上设置有贯通第一终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结构,和/或,第二终板上设置有贯通第二终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结构呈放射状布置,第一通孔结构在第一终板的下表面的孔洞向内聚拢,第一通孔结构在第一终板的上表面的孔洞向外发散,和/或,第二通孔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二通孔结构呈放射状布置,第二通孔结构在第二终板的上表面的孔洞向内聚拢,第二通孔结构在第二终板的下表面的孔洞向外发散。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通孔结构指向髓核的中心布置,或者,多个第一通孔结构组成多个第一通孔组,各第一通孔组中的多个第一通孔结构的轴线相互平行,各第一通孔组之间的多个第一通孔结构的轴线成角度布置。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通孔结构指向髓核的中心布置,或者,多个第二通孔结构组成多个第二通孔组,各第二通孔组中的多个第二通孔结构的轴线相互平行,各第二通孔组之间的多个第二通孔结构的轴线成角度布置。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通孔结构靠近髓核的中心处密度大,远离髓核的中心处密度小,和/或,多个第二通孔结构靠近髓核的中心处密度大,远离髓核的中心处密度小。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结构和/或第二通孔结构为毛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66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胫骨假体旋转对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