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能系统的内阻估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40458.4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0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钟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2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内阻 估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的内阻估算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中,储能电池的内阻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电池处于不同的荷电状态、使用寿命状态时,其内阻参数均不相同。储能电池组中电池出现老化、失效、损坏等情况时,均可以从其内阻变化得到表现,所以检测储能电池的内阻是判断电池使用状态的一个有效方式。
目前,储能系统的内阻估算存在如下所述问题:
使用直流内阻测量方式,该方法需要制造一个较大的直流电流,此类测量方式往往将此测量用直流电流直接消耗掉,造成了储能电池组的能量损失,进而换取内阻的测量。
使用交流注入测试方法,该方法需要在每一节电芯的正负极之间加入一个内阻测量模块,通过在此单节电芯的正负极之间注入交流信号进行对应测量的方式得出此节电芯的内阻值,此种方法需要每节电芯都需要安装内阻测量模块,并且内阻测量模块需要从被测电芯取的供电,即便在无需内阻测量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消耗电芯的电能,在单节电芯电压极低的情况下,此功耗可能导致电芯进入深度欠压,最终使电芯损坏。另外内阻测量模块的数据需要使用通讯线进行数据上传,较多的内阻测量模块数量也将导致通讯线束之间的连接关系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内阻估算系统,避免直接消耗直流电流,造成电池组能量大量损失,并且该系统降低了接线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储能系统的内阻估算系统,包括:电池组、限流开关单元、储能电容单元、电流采集单元、电容限压单元、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及控制单元,
所述电池组、限流开关单元、储能电容单元、电流采集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放电回路,所述储能电容单元通过直流-直流变换单元与电池组形成能量回收回路;
所述电容限压单元接收储能电容单元的极限电压信号,并根据极限电压信号输出断开开关信号给限流开关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电平信号给电容限压单元,所述电容限压单元根据电平信号控制限流开关单元的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流采集单元输出电流信号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能量回流信号控制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开关动作。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限流开关单元包括由若干个MOS管并联连接的开关矩阵,所述开关矩阵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组的总正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电容单元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电容限压单元的输出控制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限流开关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开关矩阵的输出端经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储能电容单元的正极输入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储能电容单元包括由若干个储能电容并联连接的储能电容矩阵,所述储能电容矩阵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和所述限流开关单元连接,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采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容限压单元包括第一光耦隔离器U1、与非门电路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
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器U1的集电极经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一电阻R1后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总正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光耦隔离器U1的阳极接供电电源VCC,阴极经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与非门电路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非门电路U2的第一输入端经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非门电路U2的第二输入端经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第八电阻R8后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之间的连接节点作为所述电容限压单元的输出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容限压单元还包括比较器U4、第二光耦隔离器U5、第六电阻R6、第九电阻R9、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八电阻R18,
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储能电容单元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经所述第九电阻R9后接地,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和所述第九电阻R9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接供电电源VCC,另一端经所述第十八电阻R18、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后接地,所述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所述第十八电阻R18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输出端经所述第八电阻R8后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404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红外多功能干燥橱柜
- 下一篇: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单端重组线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