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8664.1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9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高麟;汪涛;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10 | 分类号: | B01D69/10;B01D67/00;B01D6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管状 过滤 元件 制造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是指在过滤方向上过滤孔径呈梯度变化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的孔径由内之外沿径向依次增大或缩小。其中,对于所述孔径依次增大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的内层结构称为内膜,外层结构称为支撑体;对于所述孔径依次减小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的内层结构称为支撑体,外层结构称为外膜;内膜和外膜可统称为膜层。
对于具有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的膜层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在支撑体表面附着浆体(将膜粉加入分散剂中制得)并干燥形成涂层;2)对附着浆体的支撑体进行二次烧结,使涂层转化为内膜或外膜(膜层)。目前,附着浆体的主要制备工艺为喷涂或浸渍。
喷涂易于理解,喷涂虽然容易单独形成内膜或外膜,但是由于难以形成厚度均匀的涂层,导致最终的膜层表面不平整,易在烧结过滤成产生裂纹或使膜层的孔径不均匀。
浸渍则需要配以特别的设备,以防止制备内膜时使支撑体的外部沾上浆体或制备外膜时使支撑体的内部沾上浆体。例如,制备内膜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配制一定体积浆体倒入管状浸膜工装内,将支撑体外表面密封浸入浆体中,一定时间后支撑体内表面吸附一定量的浆体。这种浸膜工艺不仅操作过程复杂,且浸渍完后支撑体表面附着的浆体向下流动,在支撑体内表面形成一道道流痕,导致膜层厚度不均匀,在烧结时产生裂纹,内膜孔径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存在的膜层厚度和孔径分布不均匀以及存在裂纹的问题。同时,还要提供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以制备性能优异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方法。所述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包括管状且多孔的支撑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体内壁的涂层,所述涂层由浆料附着于所述支撑体的内壁经干燥而成,该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支撑体和浆料:所述浆料包括第一原料粉和分散剂;所述支撑体的孔径为所述第一原料粉的粒径的1~3倍;
2)注浆:往所述支撑体的内部注入所述浆料;
3)制备所述涂层:将所述支撑体倒放并将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密封,使所述支撑体在水平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支撑体内已注入的浆料中的第一原料粉在离心作用下附着于所述支撑体的内壁,而已注入的浆料中的分散剂在离心作用下穿过所述支撑体的管壁,从而得到所述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前体;
4)干燥:将所述前体干燥,即得到所述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
所述“倒放”是指使所述支撑体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使所述支撑体在水平方向转动”是指使支撑体转动的转动轴与所述中心轴平行;本实用新型的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方法首次想到将离心原理应用于浆体的附着,可以带来以下优点:
1)在离心力作用下,第一原料粉朝向支撑体运动,使得第一原料粉与支撑体紧密接触,可以提升烧结后膜层与支撑体之间的结合力,膜层不易脱落;同时,传统的制备方法中需要在干燥之后对所述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进行压制以提升第一原料粉的致密度,而本申请的制造方法制备得到的所述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中的第一原料粉已堆积得较为致密,因为可以取消压制过滤或可以降低压制的时间或压制力的大小;
2)浆体中的第一原料粉由于大小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粒径较大的第一原料粉受到的离心力大而先到达支撑体表面,粒径较小的第一原料粉受到的离心力小而后到达支撑体表面,这样使得涂层具有层状的粉层结构,每一层具有颗粒大小基本一致的第一原料粉,由这样的涂层烧结得到的膜层的孔径较为均匀,表面光滑、平整;
3)分散剂受到离心力作用而穿过支撑体的管壁以致被甩出,从而减少了干燥时间、缩短烧结时间,减少了第一原料粉在烧结时产生的应力集中,避免膜层产生裂纹和针孔;
4)支撑体在离心作用下的水平方向转动不仅使得支撑体内部各处与浆体接触的时间相同,使得涂层的厚度分布均匀,而且不会在支撑体内表面形成一道道流痕,所得膜层的品质更高;
5)通入支撑体的浆体可全部转化为涂层,因此,通过控制浆体的加入量,即可控制涂层的厚度;而传统的附着浆体的方法难以精准控制涂层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8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芯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临床药剂快速溶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