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壳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7986.4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6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能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1/02;F28F19/00;F28F19/02;F28F9/24;F28F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壳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热交换器产品的市场规模在360亿人民币左右。化工、石油、冶金、电力、食品、机械、制药等行业对热交换器的需求逐渐增长,我国热交换器产品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另外,半导体器件、风力发电机组、航天飞行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多晶硅等高新技术产业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热交换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使用换热设备主要是管壳式热交换器,而其中,传统弓形折流板热交换器占有很大比例。弓形折流板热交换器应用广泛,使用的换热管形状为普通圆管,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它的换热效率和沉积污垢等方面较其他新型热交换器较差。传统弓形折流板是平板式结构,即为圆形的平板截成弓形缺口,并沿着换热管轴线方向安装,由于换热管在壳体中间部分比较集中,相邻两折流板会造成壳体中的流体速度分布不均匀,阻力大,位于中心位置的换热管中的流体流动不足,导致换热效果较差,靠近壳体的换热管中的流体流动充足,换热效果较好,导致经不同换热管流出的流体冷热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弓形折流板热交换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换热管沉积污垢少的管壳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管箱和多个间隔设置在管箱轴向截面上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穿插有多根换热管,所述管箱的两端分别设有管箱圆管和换热圆管,其中管箱圆管与管箱连通,换热圆管与换热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截面为椭圆形,且换热管安装在折流板上时其截面长轴为竖直方向。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管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与短轴之比为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管的表面做光滑打磨和涂层处理。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管采用相邻三根换热管呈等边三角形布置,换热管穿插在折流板上的整体形状呈正六边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相邻换热管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5倍换热管的长轴。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流板为平板结构,且包括两种型号,其中Ⅰ型折流板在换热管穿插区域外围设有多个通孔,Ⅱ型折流板在其中部设有一个通孔,也在换热管穿插区域外围设有多个通孔,两种型号折流板上通孔在轴向上相互错开,两种型号折流板在管箱轴向上交替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Ⅰ型折流板和Ⅱ型折流板在换热管穿插区域外围分别设有六个和五个通孔,且都呈轴对称方式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流板的厚度为0.7倍换热管的长轴。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管两端的折流板外还设有管板,所述管板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管道与管箱的管箱圆管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管以三根管道为一组,在每一组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弯头将三根换热管连成一根贯通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普通圆形换热管更换为椭圆形换热管,利用流体在长轴和短轴上的流速不同,增加了管内流体的湍流程度,起到强化传热的效果,另外换热管长轴为竖直方向并进行防污垢涂层处理,能够减少管箱中的流体在换热管上沉积污垢,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并使其长期保持良好的换热性能;另一方面,特殊设置的两种型号的折流板,可提高管箱中流体在换热管中心部位的流动程度,使各换热管中流体换热效果保持一致,与普通的换热器相比,该换热器结构紧凑,设计科学合理,克服了普通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低、易沉积污垢等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Ⅰ型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Ⅱ型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管箱,2-折流板,3-换热管,4-管箱圆管,5-换热圆管,6-管板,21-Ⅰ型折流板,22-Ⅱ型折流板,61-通孔,211-通孔,221-通孔,2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7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行温差补偿的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