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牙模具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6734.X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4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聂建军;孙连伟;丁松青;尹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1/16 | 分类号: | B23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岳凤羽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牙模具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在模具的多种种类中螺牙模具的使用尤为广泛,螺牙模具通过采用螺牙加工的方式对加工对象进行螺牙注塑,螺牙模具以其操作简单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广泛的被人民所喜爱,由于螺牙模具加工装置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螺牙模具的加工效果,因此人们对螺牙模具加工装置的结构也越来越重视。
现有的螺牙模具加工装置采用的是电极加工的方式进行螺牙模具加工,通过将机台左右摇动或半径摇动的同时,利用加工电极对待加工模具进行放电腐蚀,以得到成形螺牙模具。
现有的螺牙模具加工装置使用时,由于加工电极的形状和电腐蚀的均匀性难以保持一致,进而导致降低了螺牙模具加工装置的加工精准度,由于电极尺寸测量困难,使得进一步降低了螺牙模具加工装置的加工精准度,且由于采用左右摇动或半径摇动的移动加工方式,使得螺牙形状会出现失真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精准度高的螺牙模具加工装置。
一种螺牙模具加工装置,包括夹板、设于所述夹板上的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工作台和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旋转组件,所述夹板朝向所述工作台的表面设有承载槽,所述承载槽用于承载待加工模具,所述承载槽内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夹板垂直,所述待加工模具上设有待加工通孔,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对所述待加工通孔进行螺牙加工;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螺旋电机、与所述螺旋电机连接的螺旋转轴、与所述螺旋转轴连接的螺杆和设于所述螺杆末端的加工部,所述加工部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沿着所述第二凸起部对称,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半径小于所述待加工通孔的半径;
当所述螺旋电机工作时,所述螺旋转轴带动所述螺杆和所述加工部进行螺旋轨迹运动,以使对所述待加工模具进行螺牙加工。
上述螺牙模具加工装置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进行螺牙模具的加工,通过所述夹板、所述承载槽和所述限位挡板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待加工模具起到了承载和固定的作用,提高了所述待加工模具与所述螺牙模具加工装置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支撑柱的设计提高了所述夹板与所述工作台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螺旋电机和所述螺旋转轴的设计,能有效的控制所述螺杆和所述加工部进行螺旋轨迹的运动,以使再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的设计,通过采用螺旋转动的方式有效的对所述待加工通孔的内壁螺璇轨迹运动,以得到成形螺牙模具,进而提高了所述螺牙模具加工装置的加工精准度,且防止了加工得到的螺牙形状出现失真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均采用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的台底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侧边夹角和所述第三凸起部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侧边夹角均小于90°。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底面均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匹配的螺纹柱。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挡板侧边垂直的滑动槽,所述限位挡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滑动槽匹配的滑动柱。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朝向所述夹板的一面上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螺旋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旋转组件的一侧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用于降低所述螺旋转轴和所述螺杆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用于所述工作台的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承载槽的深度,且所述限位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承载槽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待加工通孔的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螺牙模具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待加工模具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加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限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加工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6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